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网络社团监管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5-04-23 00:07
当前,由于利益主体分化加快,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网络社团作为传统社会组织在互联网领域的新形式,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社团的快速成长不仅能够满足多方利益需求,缓和社会矛盾,而且扩大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渠道,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实现,更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网络社团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组织结构松散,使其一经成立便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负面效应的发生,不良信息的快速传播、非法结社等,给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网络社团的监管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对网络社团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网络社团是以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共同的利益诉求为基础,通过网络平台自愿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成员和规则,进行有目的的活动的社会集合体。并且对网络社团的特征、类型和作用进行了梳理,进一步丰富了网络社团的基础理论。在我国网络社团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根源,本文从社会结构变迁、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鼓励三个方面阐释了网络社团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当前网络社团的发展趋势和良好前景。但是,由于网络社团是一种新兴事物,有其特殊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其进...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现有研究的评述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研究思路和方法
2、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二、网络社团的基础理论
(一) 网络社团的内涵界定
(二) 网络社团的特征
1、虚拟性
2、跨地域性
3、成员流动性强
4、组织结构扁平化
(三) 网络社团的主要类型
1、基于兴趣爱好形成的网络社团
2、基于公益服务形成的网络社团
3、基于社会热点形成的网络社团
(四) 网络社团的重要作用
1、网络社团能够满足多方利益需求,缓和社会矛盾
2、网络社团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3、网络社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三、网络社团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一) 网络社团兴起的原因
1、社会结构的变动为网络社团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条件
2、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网络社团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撑
3、国家政策的鼓励为网络社团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 网络社团的发展趋势
1、网络社团行为更加移动化
2、网络社团种类更加丰富
3、网络社团发展前景更加可观
四、网络社团监管的制度设计及其缺陷
(一) 网络社团监管现行的制度设计
1、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基础的登记审核制度
2、以网络安全为主的互联网监管制度
3、网络社团监管的内部自治制度
(二) 现有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
1、登记审核制度门槛过高,降低了社团发展的积极性
2、互联网监管的配套法律体系过于宽泛,缺乏整体规划
3、网络社团成员流动性强,内部自治难以真正实施
五、网络社团监管的实践及其困境
(一) 重“管理”轻“治理”,无法适应网络社团的发展
(二) 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忽视了网络社团的内部自治
(三)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社团合法性受到质疑
(四) 监管主体模糊不清,陷入多头管理的局面
(五) 技术更新相对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缺失
六、网络社团监管的创新机制构建
(一) 监管理念创新:由“管理”到“治理”转变
(二) 监管制度创新:建设完善的公民社会制度环境
(三) 监管主体创新: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协同配合
(四) 监管技术创新:技术升级与人员培养双线并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0916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现有研究的评述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研究思路和方法
2、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二、网络社团的基础理论
(一) 网络社团的内涵界定
(二) 网络社团的特征
1、虚拟性
2、跨地域性
3、成员流动性强
4、组织结构扁平化
(三) 网络社团的主要类型
1、基于兴趣爱好形成的网络社团
2、基于公益服务形成的网络社团
3、基于社会热点形成的网络社团
(四) 网络社团的重要作用
1、网络社团能够满足多方利益需求,缓和社会矛盾
2、网络社团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3、网络社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三、网络社团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一) 网络社团兴起的原因
1、社会结构的变动为网络社团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条件
2、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网络社团的兴起提供了技术支撑
3、国家政策的鼓励为网络社团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 网络社团的发展趋势
1、网络社团行为更加移动化
2、网络社团种类更加丰富
3、网络社团发展前景更加可观
四、网络社团监管的制度设计及其缺陷
(一) 网络社团监管现行的制度设计
1、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基础的登记审核制度
2、以网络安全为主的互联网监管制度
3、网络社团监管的内部自治制度
(二) 现有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
1、登记审核制度门槛过高,降低了社团发展的积极性
2、互联网监管的配套法律体系过于宽泛,缺乏整体规划
3、网络社团成员流动性强,内部自治难以真正实施
五、网络社团监管的实践及其困境
(一) 重“管理”轻“治理”,无法适应网络社团的发展
(二) 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忽视了网络社团的内部自治
(三)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社团合法性受到质疑
(四) 监管主体模糊不清,陷入多头管理的局面
(五) 技术更新相对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缺失
六、网络社团监管的创新机制构建
(一) 监管理念创新:由“管理”到“治理”转变
(二) 监管制度创新:建设完善的公民社会制度环境
(三) 监管主体创新: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协同配合
(四) 监管技术创新:技术升级与人员培养双线并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0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404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