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06:25

  本文关键词: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应急救援 装备保障 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在我国逐渐呈多发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发展趋势,应急救援任务日趋繁重。如何有效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武警交通部队这支专业救援队的作用,是摆在军地相关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应急救援装备是制约应急救援任务完成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对提高应急救援任务的完成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咨询,分析总结影响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的各类因素;结合应急救援任务中装备保障工作的特点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原则,建立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4.25”尼泊尔跨国抗震救灾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采用专家投票以及问卷调查法获取原始数据。为确保评价结果既考虑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又不失客观性,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求解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利用构建的模型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求出综合评分,评价结果较准确反映了武警交通部队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的实际情况,表明所建的综合评价模型是科学的、合理的及可行的,可以为以后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任务中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为更科学的开展装备保障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应急救援 装备保障 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E277;D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的背景8-10
  • 1.2 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4
  • 1.4.2 技术路线14-16
  • 第二章 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的内涵16-25
  • 2.1 应急救援的概述16-17
  • 2.2 应急救援装备及其分类17-19
  • 2.2.1 应急救援装备的概念17
  • 2.2.2 应急救援装备的分类17-19
  • 2.3 武警交通部队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的影响因素19-23
  • 2.3.1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的特点19-20
  • 2.3.2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的内涵20-21
  • 2.3.3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21-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39
  •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25-26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26-28
  • 3.3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及预处理28-31
  • 3.3.1 评价指标筛选的方法28-30
  • 3.3.2 评价指标的预处理30-31
  • 3.4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分级31-33
  • 3.5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33-38
  • 3.5.1 主观赋权法33-37
  • 3.5.2 客观赋权法37-38
  • 3.5.3 组合赋权法38
  • 3.6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9-45
  • 4.1 相关理论39
  • 4.2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39-40
  • 4.3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及合成算子的选择40-44
  • 4.3.1 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40-42
  • 4.3.2 合成算子的选择42-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实例应用45-62
  • 5.1 “4.25”尼泊尔应急救援概况45-50
  • 5.1.1 “4.25”尼泊尔地震简介45
  • 5.1.2 基础数据采集45-50
  • 5.2 组合权重的计算50-55
  • 5.2.1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主观权重50-54
  • 5.2.2 熵权法计算指标客观权重54-55
  • 5.2.3 组合赋权法求解指标组合权重55
  • 5.3 模糊合成及综合评价55-60
  • 5.3.1 各级指标复合权重的求解55-56
  • 5.3.2 模糊综合评价56-60
  • 5.4 评价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60-61
  • 5.5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与展望62-64
  • 结论62-63
  •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3
  • 附录 168-71
  • 附录 271-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之光;;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装备保障问题初探[J];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21期

2 李存斌;宋易阳;;基于AHP-熵权法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模糊综合评价[J];陕西电力;2015年07期

3 王巍;陈虹;;尼泊尔地震灾害及应急救援[J];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05期

4 陈一洲;杨锐;苏国锋;倪顺江;申世飞;;应急装备资源分类及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7期

5 王术新;杨智;;陆军船艇装备保障效能及评估体系研究[J];船舶工程;2014年S1期

6 谢丽娟;陈俏;;模糊综合评判中合成算子的选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9期

7 柴世良;严骏;凌海风;吕贤帮;;装备保障能力与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2年06期

8 章雁;;基于熵权法的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实证研究[J];航海;2011年06期

9 陈校平;车飞;;装备保障能力的动态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7期

10 肖丁;陈进军;苏兴;赵金超;;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525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25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