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散杂居民族的地域、身份与文化认同——以重庆彭水向家坝蒙古族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6 08:31

  本文关键词:散杂居民族的地域、身份与文化认同——以重庆彭水向家坝蒙古族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散杂居民族 地域认同 中华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摘要】:基于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散杂居蒙古族有着独特的地域、身份和文化认同,散杂居民族特征非常明显。作为移入族群,重庆蒙古族形成了对族源地和居住地的强烈地域认同观念。同时,重庆蒙古族还体现出以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民族认同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重庆蒙古族固然体现出对国外蒙古族民族属性的认知和认同,但同时也强烈关注到国籍与族籍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巨大差异,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地域认同 中华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散杂居民族的生态适应与文化传承研究”(14XMZ092) 湖北省民委社科研究项目“武陵山散杂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HBMW2012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族群和族群认同研究逐渐成为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学术热点。国内学界不仅积极翻译、引介、阐释与发展国外族群研究理论,如翻译巴斯的《族群与边界》等,而且还不断运用族群理论来分析和解释我国多民族格局的历史演进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协力攻坚 全面做好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2 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一)[J];今日民族;2003年05期

3 保定召;国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益(二)[J];今日民族;2003年06期

4 马洪苍;昆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怎样全面建设小康[J];今日民族;2003年11期

5 于衍学;;散杂居少数民族有关理论的系列研究与探索[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6 赵来霞;;切实保障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权益[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杨凌;;浅析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态势[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杨凌;;浅析当代新疆哈萨克族散杂居发展趋势[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9 朱皓;;散杂居少数民族移民搬迁和小康建设模式初探——来自江西省少数民族地区移民搬迁的调研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4期

10 杨克能;;依靠社会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仁寿县散杂居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情况调查[J];四川统一战线;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文艺;;关于新形势下散杂居地区民族法制建设的思考[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郭耕;;2011年福建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3 ;2011年江西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4 刘培芝;;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政治权益的法制保障——以福建省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5 ;2011年浙江省民族法治发展报告[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6 王树理;;关于我国回族“大分散、小集中”成因的分析[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晨光;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散杂居状况的特点[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记者 吴丽;民族和睦宗教和顺[N];运城日报;2006年

3 蔡华香;南华县2007年扶持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项目初见成效[N];楚雄日报(汉);2008年

4 河南省民委 张勇 关心华;完善法制,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许宪隆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沈再新;共生互补:构建散杂居地区和谐社会的实践理念[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记者郭永霞;关注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进步[N];金昌日报;2009年

7 杜蕾 记者 周前进;我省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启动申报[N];四川日报;2012年

8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统战部部长 王维卿;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好散杂居地区民族工作[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云南省政协委员 马良媛;云南保山散杂居民族地区应加快社会经济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5年

10 苏晨光;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社会化管理模式探讨[N];中国民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再新;散杂居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49~2008)[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衍学;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2 常振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路径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热孜宛古·哈力克;新疆地区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探析[D];新疆大学;2014年

4 裴圣愚;散杂居回族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5 贾玉超;永胜县散杂居普米族发展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朱明威;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农村综合式扶贫模式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7 李京桦;河南省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米童;宗教学视野下散杂居回族风俗变迁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9 孙璇;散杂居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与调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10 朱宜;散杂居地区民族干部培养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47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547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