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国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投资金额高、地域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随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不断扩大,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但是,针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对单个风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估上面,缺乏对风险形成机理的深入研究。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研究政治风险的形成原理与规律,对政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范,已成为国际工程管理者的当务之急。政治风险水平既受到国际环境、东道国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企业和项目脆弱性的影响。首先,文章从风险形成的要素入手,分析国际工程的外部政治环境和内部脆弱性,识别9个宏观因素和10个微观因素,并将政治事件分为七类,以此为基础分析政治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机制。然后,文章梳理政治风险因素与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建立七类政治事件的因果树图,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进一步构建政治风险形成与传导路径的动力学模型,运用反馈机制解释政治风险形成与演化的内在机理;最后,根据实际需求从系统动力模型中提取有向无环图,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在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数据相结合的情况下,通过期望最大算法(EM算法)进行条件概率学习,借助Netica软件对348份问卷的学习,完成政治风险的概率网络图,将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并利用贝叶斯网络具有的强大推理功能识别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关键路径。通过该网络图对中国承包商国际业务分部较为集中的东南亚、撒哈拉以南地区、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的关键政治风险路径进行识别,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证明了本模型推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完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研究体系,即通过对政治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系统性地构建风险网络图,推理风险形成的关键路径。国际工程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关键节点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阻断风险的形成和传导,提高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政治风险 国际工程 系统动力学 贝叶斯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现状10-18
- 1.3.1 政治风险的研究现状10-14
- 1.3.2 风险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14-18
- 1.4 论文组织结构18-21
-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18
- 1.4.2 结构安排18-21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21-27
- 2.1 风险传导理论21-22
-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22-24
- 2.3 贝叶斯网络理论24-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政治风险的形成机制分析27-39
- 3.1 政治风险的影响环境研究27-32
- 3.1.1 国际环境的影响27-29
- 3.1.2 东道国环境的影响29-32
- 3.1.3 行业环境32
- 3.2 国际工程的脆弱性分析32-34
- 3.2.1 项目脆弱性32-33
- 3.2.2 企业脆弱性33-34
- 3.3 国际工程中的主要政治事件34-36
- 3.4 政治风险的形成与传导过程分析36-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政治风险形成的动力学分析39-47
- 4.1 风险变量的识别39-40
- 4.2 因果关系40-43
- 4.3 模型确立与分析43-46
- 4.4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政治风险贝叶斯网络的仿真和应用47-61
-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47-53
- 5.1.1 网络结构确立47-49
-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49-51
- 5.1.3 确定变量的条件概率51-53
- 5.2 贝叶斯网络的可靠性检验和关键路径分析53-56
- 5.2.1 贝叶斯网络的可靠性53
- 5.2.2 关键路径与节点的识别与分析53-56
- 5.3 区域政治风险关键路径分析56-60
- 5.3.1 东南亚地区56-57
- 5.3.2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57-58
- 5.3.3 西亚和北非地区58-59
- 5.3.4 南美地区59-60
- 5.4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6.1 研究内容和结论61-62
- 6.2 创新之处62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0
- 附录70-75
- 作者简介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琳;;国际工程争端的双赢解决[J];中国外汇;2013年23期
2 陆建中;卫晓军;;国际工程中争议解决方式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12期
3 安静;;我国工程招投标立法应引入质疑与救济制度[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4 张水波,何伯森;国际工程中争端解决方式的演变与启示[J];水力发电;2000年07期
5 王顺洪;论国际工程中的索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杨志华;;国际工程法律纠纷的预防与处理探讨[J];云南科技管理;2011年04期
7 张水波,何伯森;国际工程索赔权论证中处理开脱性条款的原则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徐守文,盛继亮;浅谈国际工程索赔[J];人民黄河;2000年12期
9 刘薇;;浅谈国际工程中DAB方式与其他争端解决方式的比较[J];青海电力;2011年02期
10 谢立志;;浅谈国际工程施工设备的保险和理赔[J];技术与市场;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A];2014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吴徽;侯敬峰;;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陆健;陆总兵;;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永利国际工程中的有效运行[A];第六届优秀建筑论文评选[C];2012年
4 杨士强;;国际工程现场科技口译的特点、要求及应急措施[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土集团 魏龙飞 刘英才;国际工程“背靠背”转包的风险[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4年
2 记者 杨洁 通讯员 韩利华;国际事业部成立国际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N];石油管道报;2006年
3 中水电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采购与工程部 曹爱国;国际工程现场筹建之道[N];国际商报;2013年
4 袁Z,
本文编号:641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41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