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视野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政府治理视野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的必经之路;而新型城镇化则是以统筹城乡、高效集约、生态宜居等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能够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政府治理与新型城镇化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一方面,有效的政府治理可以改善传统城镇化的政府主导模式,弥补市场不足,创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环境与条件,进而为推动城镇化的健康与良序运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倒逼政府治理的创新,有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当前,我国城镇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发展理念陈旧、政府治理存在制度瓶颈、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以及政府规划不科学等诸多方面。因此,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应打破思维定式:树立以人为本、公平高效、生态宜居的价值理念,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实行制度创新:加快公众参与制度与财税金融制度的完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创新,提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调整相关措施: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健全法律法规等。从多个层面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城镇化进程健康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
【关键词】:政府治理 新型城镇化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F29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3-15
- (一) 研究思路13-14
- (二) 研究方法14-15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15-30
- 第一节 政府治理的内涵与理论基础15-20
- 一、政府治理的内涵15-18
- 二、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18-20
-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理论基础20-26
-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20-24
- 二、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基础24-26
- 第三节 政府治理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26-30
- 一、新型城镇化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平台27-28
- 二、政府治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28-30
- 第二章 政府治理视野下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0-44
- 第一节 城镇化发展理念陈旧30-32
- 一、政府服务理念缺失30-31
- 二、城镇发展观滞后31
- 三、生态价值观薄弱31-32
- 第二节 政府治理存在制度瓶颈32-37
- 一、土地制度不合理32-33
- 二、二元户籍制度僵化33-35
- 三、财税金融制度不完善35
- 四、公众参与制度不健全35-37
-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不平衡37-41
- 一、区域发展态势失衡37-38
- 二、城乡差距不断加大38-39
- 三、公共服务配置不均39-41
- 第四节 政府城镇规划不科学41-44
- 一、城镇发展定位不清晰41
- 二、城镇功能区划不合理41-42
- 三、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备42-44
-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政府治理的价值理念44-53
- 第一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4-46
- 一、树立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44-45
- 二、培育多元参与治理理念45-46
- 第二节 秉承公平高效的发展理念46-50
- 一、切实维护公平正义47-48
- 二、坚持贯彻效率理念48-50
- 第三节 树立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50-53
-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0-51
- 二、人居质量全面优化51-53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53-63
- 第一节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集约利用53-55
- 一、明晰土地产权关系53-54
- 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54-55
- 第二节 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实现有效社会治理55-57
- 一、统一户籍管理制度56
- 二、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56-57
- 第三节 创新财税金融制度,夯实财政资金基础57-60
- 一、改革现行财税制度57-59
- 二、优化财政支出体系59-60
- 三、完善多元融资方式60
- 第四节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多元合作治理60-63
- 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话语权61-62
- 二、健全多元监督问责制度62-63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措施63-74
- 第一节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产业支撑63-67
- 一、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导向作用63-65
- 二、强化产业支撑,促进集约发展65-67
- 第二节 引导城镇建设,促进协同发展67-70
- 一、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67-68
- 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68-70
- 第三节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镇化质量70-74
- 一、健全法律法规,营造法治环境70-71
- 二、完善功能规划,改善人居质量71-74
- 结语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2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3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5 王伟;;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12年02期
6 李明;;走具有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J];江淮;2012年06期
7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8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9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王喜成;;以战略思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5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纪晨芝;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成莎;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42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4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