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化、政策调节与族际整合
本文关键词:社会分化、政策调节与族际整合
【摘要】:族际整合是多民族国家整合的重要议题,关乎国家认同和合法性的缔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以"三大差距"为表征的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影响到多民族国家的有效整合。协调族际利益关系,是族际整合中最为根本的问题。消解多民族社会结构紧张,应在公正协调的发展逻辑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发展优先。特别是要发挥社会政策的调控作用,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缩小人类发展差距,确保各民族、各阶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族际利益整合的公正性及建筑于其上的政治合法性,创造中国族际整合的新机制。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 国家整合 族际整合 社会政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11XZZ012)
【分类号】:D633.1
【正文快照】: 引言国家整合是建立并维持国家整体性和统一性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整合包括横向的整合和纵向的整合两个方面。横向的整合,即对疆域之内的不同地区进行的地域的和行政的整合,对不同地域上的不同民族进行的政治和文化的整合。纵向的整合,即将社会所有阶层整合到统一的政治社会,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显元;;宽容释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郭跃;;论行政决策失误的机关集体责任认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平;;协商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合法性的提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雨辰;;赋权与公共部门的合法性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邱程;;论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民主精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6 李雨峰;;枪口下的法律——近代中国版权法的产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7 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易杰雄;;西方世界推崇马克思的原因探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魏建国;;西方自由与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与存在样态——从古典到现代的历史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10 张胜利;;中国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敏;利益集团与中国药品安全规制制度变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9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一平;组合式运气平等[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顺清;;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与国家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罗圣荣;;现代民族国家视野下的多民族国家整合[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3 白萍;;浅谈多民族国家中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3期
4 常士;;多民族国家与民主关系的复杂性[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赵鹏;;浅析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为视角[J];思想战线;2011年S1期
6 陈凤林;杨锦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陶明;试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J];民族研究;1959年09期
8 原昊;;第三讲: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J];中国民族;1984年07期
9 顾惠雅;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共性与个性关系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李秉铨;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形成和发展[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2 马晨;;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统合[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冬梅;;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制度机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6 秦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与认同之道——印度与南斯拉夫的比较[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7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8 孙振玉;;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公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周朱流;;试论民族的传统观念与改革开放[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雷淑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浩;自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朱伦;仁政善治:当代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趋向[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记者 曹苏红;探讨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李明浩;自治:多民族国家实现整合的有效途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黄信 本报实习生 周延丽 解晓丹;民族问题是国家安定和睦邻友好的重要基础[N];广西日报;2009年
6 ;为什么说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9年
7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N];北京日报;2009年
8 任仲平;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梁文道;不要忘了中国也是多民族国家[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侯发兵;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常开霞;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匡自明;多民族国家和谐政府关系构建[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璇;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科中;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目标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文静;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柴宝勇;多民族国家民主化的困境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佳炎;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治理理论热点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崔雪莲;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万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常昌;美苏民族融合范式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董律;和谐视阈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8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68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