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风险厌恶与财富分散效应的股票期权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08:00
【摘要】: 为了能让股票期权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需使高层管理者的财富或薪资与股价的变动密切相关。传统的期权理论以Delta来衡量期权的价格敏感度,但对于授予高层管理者的股票期权来说,基于(1)高层管理者通常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票,且短期内无法通过放空股票,来规避风险;(2)需在冻结期间后才能执行此权利等限制下,会使得高层管理者无法像一般持有权证的投资者可以分散投资组合,所以并不适用传统的Black-Scholes的Delta来衡量股票期权的价格敏感度。本文以考虑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效果后的确定约当金额(CertaintyEquivalent)来代表高层管理者对于所拥有这项权利的评价,且以Black-Scholes价值来代表公司负担的成本,通过观察这两项价值的差距可以发现对于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分散效果不佳的被授予者来说,这两项价值的差距越大,隐含公司所承担的无谓成本越高,股票期权越可能因而失去其既定的激励效果。 除此之外,通过找出能极大化风险中立者股票期权确定约当金额价格敏感度的履约价范围,进一步推断出对于风险厌恶的被授予者合理的履约价范围。以深发展为例,对于风险中立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履约价与授予当日市价比介于480%到490%能让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达到极大值,将此结果运用到风险厌恶的被授予者的情形,可以归纳出在促使高层管理者做出有利公司决策的情形下,公司最高的履约价与市价比不能高于上述的数值,希望能以这样的结果作为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时订定履约价的参考方向。 最后关于股票期权合理价值的计算方法,通过探讨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效果对于执行行为的影响,利用效用极大化的二项式模型(Utility-Max BinomialModel),将实际上股票期权普遍提早执行的现象,纳入评价模式里,通过冻结期间有无的模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冻结期间的存在,可以使得高层管理者避免因为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效果而提早执行股票期权,牺牲了期权的时间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51
【图文】:
0.8一 1.2倍间,来观察确定约当金额的变化情形,既然股票期权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减少代理成本的发生,所以理想的股票期权的确定约当金额应与股价有着密切的关系,由图2.1不同特性的被授予者可以看出,确定约当金额与履约价的关系对于每一类的被授予者都有所不同,代表着对于不同特性的被授予者,都有一对应的履约价范围来极大化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因此本节将会探讨一个合理的履约价应如何设计
图3.1深发展股票期权履约价的变动对于确定约当金额价格敏感度的影响而根据HallandM哪勿(2000)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探讨对于不同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情形的高层管理者的最优履约价,可以发现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的极大值出现在履约价等于授予当日市价的附近,隐含美国绝大多数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多数将履约价设为授予当日市价的做法,由上述考虑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情形后的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来看,也是可以刺激高层管理者去创造公司价值的方法。3.2股票期权影响资本结构的研究及实证分析3.2.1负债资金来源
本文编号:2736500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832.51
【图文】:
0.8一 1.2倍间,来观察确定约当金额的变化情形,既然股票期权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减少代理成本的发生,所以理想的股票期权的确定约当金额应与股价有着密切的关系,由图2.1不同特性的被授予者可以看出,确定约当金额与履约价的关系对于每一类的被授予者都有所不同,代表着对于不同特性的被授予者,都有一对应的履约价范围来极大化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因此本节将会探讨一个合理的履约价应如何设计
图3.1深发展股票期权履约价的变动对于确定约当金额价格敏感度的影响而根据HallandM哪勿(2000)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探讨对于不同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情形的高层管理者的最优履约价,可以发现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的极大值出现在履约价等于授予当日市价的附近,隐含美国绝大多数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多数将履约价设为授予当日市价的做法,由上述考虑风险厌恶程度、财富分散情形后的确定约当金额的价格敏感度来看,也是可以刺激高层管理者去创造公司价值的方法。3.2股票期权影响资本结构的研究及实证分析3.2.1负债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慧馨,代冰彬;高科技企业经理人持股与公司长期业绩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2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3 孙旭召;张华;;股票期权在我国的应用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7年06期
4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5 栾祖盛;美国企业现行股票期权计划存在的问题与争论[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3期
6 唐跃军;经理股票期权的现状、理论基础和理论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7 赵自芳,刘升阳;股票期权制度的“本土化”探析[J];企业活力;2004年04期
8 张虹;;上市公司股票期权设计要素和方案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姚燕;;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736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7365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