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理论与实施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23 20:24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是证券市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端管制不断放松,前端管制的放松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从而带来了证券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文章以2006年为临界点,从投资者收益、上市公司绩效、投资效率等方面入手,实证分析了股权再融资的监管效果,并由此提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改进路径。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及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理论分析
(一) 股权再融资监管必要性理论
(二) 激励相容理论的有效监管分析
(三)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理论的有效监管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
(一)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二) 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改进路径
(一)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改进的方向选择
(二)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模式转变与体制调整
(三)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各类工具的监管改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投资者情绪与定向增发股价长期表现[J]. 李秉祥,简冠群.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11)
[2]企业特征与再融资方式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经验数据[J]. 刘广生,岳芳芳. 经济问题. 2017(08)
[3]基于业绩门槛监管下增发的长期表现:来自中国公开增发市场的证据[J]. 陈欣,杜威,张天西. 会计研究. 2017(06)
[4]金融危机、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融资行为——《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融资行为》评介[J]. 鲍群.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5]定向增发后的股价长期市场表现:源于“理性”或“非理性”[J]. 方才,何青,马婉婷.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6]半强制分红政策、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政策[J]. 刘星,谭伟荣,李宁.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5)
[7]投融资期限错配及其制度解释——来自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比较[J]. 白云霞,邱穆青,李伟.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7)
[8]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基于Cox比例危险模型的实证研究[J]. 倪中新,武凯文. 华东经济管理. 2015(09)
[9]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与证券市场反应研究[J]. 杜勇,周小敬.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股票价格操纵及其监管研究[J]. 韩丹. 现代管理科学. 2009(12)
本文编号:3641279
【文章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9,(1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引言及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理论分析
(一) 股权再融资监管必要性理论
(二) 激励相容理论的有效监管分析
(三)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理论的有效监管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
(一) 模型构建与变量描述
(二) 股权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改进路径
(一)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改进的方向选择
(二)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监管的模式转变与体制调整
(三)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各类工具的监管改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投资者情绪与定向增发股价长期表现[J]. 李秉祥,简冠群.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11)
[2]企业特征与再融资方式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经验数据[J]. 刘广生,岳芳芳. 经济问题. 2017(08)
[3]基于业绩门槛监管下增发的长期表现:来自中国公开增发市场的证据[J]. 陈欣,杜威,张天西. 会计研究. 2017(06)
[4]金融危机、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融资行为——《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融资行为》评介[J]. 鲍群.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5]定向增发后的股价长期市场表现:源于“理性”或“非理性”[J]. 方才,何青,马婉婷.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6]半强制分红政策、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政策[J]. 刘星,谭伟荣,李宁. 南开管理评论. 2016(05)
[7]投融资期限错配及其制度解释——来自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比较[J]. 白云霞,邱穆青,李伟.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7)
[8]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基于Cox比例危险模型的实证研究[J]. 倪中新,武凯文. 华东经济管理. 2015(09)
[9]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与证券市场反应研究[J]. 杜勇,周小敬.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10]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股票价格操纵及其监管研究[J]. 韩丹. 现代管理科学. 2009(12)
本文编号:3641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4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