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能否缓解银行信用风险承担?——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2-02-27 09:41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2011—2017年银行业面板数据,充分识别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不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甚至导致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资产证券化发行银行通过道德风险倾向,提高风险资产持有比重,以及创造更多"基础资源"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并且在发展初期,更注重基础资产池的质量,这均不利于信用风险的缓解。长期来看,在政策因素推动下,资产证券化能够实现银行信用风险的缓解,并且伴随时间推移,资产证券化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的效应不断弱化。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持续为资产证券化功能发挥提供空间,渐进推动"表外化"模式,同时,也要完善约束监督机制,防止银行对风险转移功能的过度利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一) 关于资产证券化减缓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二) 关于资产证券化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二、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说
(一)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基于信用风险转移功能的分析
(二) 研究假说的提出:基于中国现实的思考
1. 关于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关系的基本探索
2. 政策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长期关系的思考
三、变量说明及研究思路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 变量选取与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研究设计及思路
1. 关于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关系的研究设计
2. 政策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长期关系的研究设计
四、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承担关系的基本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基本分析
(二) 动态视角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
(三)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
(四) 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政策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长期影响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 宋清华,胡世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资产证券化是否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一个来自中国的证据[J]. 郭甦,梁斯.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9)
[3]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机制、影响阶段与危机冲击[J]. 高蓓,张明,邹晓梅. 南开经济研究. 2016(04)
[4]资产证券化中存在逆向选择吗?——基于美国银行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陈忠阳,李丽君.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2)
[5]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真的转移了风险吗?——基于美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孔丹凤,孙宇辰,马驰骋,秦大忠. 金融研究. 2015(02)
[6]信用风险转移创新是否改变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J]. 许坤,殷孟波. 国际金融研究. 2014(07)
[7]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J]. 孙安琴. 金融研究. 2011(11)
[8]动机扭曲和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 倪志凌.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3645221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研究.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一) 关于资产证券化减缓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二) 关于资产证券化增加银行信用风险的文献综述
二、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说
(一)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基于信用风险转移功能的分析
(二) 研究假说的提出:基于中国现实的思考
1. 关于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关系的基本探索
2. 政策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长期关系的思考
三、变量说明及研究思路
(一)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 变量选取与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 研究设计及思路
1. 关于发展初期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关系的研究设计
2. 政策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长期关系的研究设计
四、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信用风险承担关系的基本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基本分析
(二) 动态视角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
(三) 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
(四) 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政策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长期影响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 宋清华,胡世超.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资产证券化是否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一个来自中国的证据[J]. 郭甦,梁斯.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9)
[3]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稳定性:影响机制、影响阶段与危机冲击[J]. 高蓓,张明,邹晓梅. 南开经济研究. 2016(04)
[4]资产证券化中存在逆向选择吗?——基于美国银行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陈忠阳,李丽君.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2)
[5]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真的转移了风险吗?——基于美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孔丹凤,孙宇辰,马驰骋,秦大忠. 金融研究. 2015(02)
[6]信用风险转移创新是否改变了银行风险承担行为?[J]. 许坤,殷孟波. 国际金融研究. 2014(07)
[7]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J]. 孙安琴. 金融研究. 2011(11)
[8]动机扭曲和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 倪志凌. 国际金融研究. 2011(08)
本文编号:3645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64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