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融资融券交易之风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8:08

  本文关键词:融资融券交易之风险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融资融券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但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取得合法地位。自2006年开始实施的修改后的《证券法》将其地位合法化之后,2006年7月2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运行。融资融券交易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世界各国都注重对其风险的监控。本文通过分析融资融券交易本身的特征及风险性,结合境外证券市场不同交易模式下的风险控制体系,设想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的交易模式,并在该交易模式之下构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控制体系。 本文一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控制概述。通过比较证券信用交易与融资融券交易,分析融资融券交易的信用特征,厘清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法律关系,着重分析存有争议的担保法律关系,认为将之视为信托法律关系较为合适。最后简要地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中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为下文构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控制体系作准备。 第二章,境外融资融券交易不同模式下的风险控制。本章着重介绍了融资融券交易中美国市场化模式、日本集中授信模式以及台湾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下具体的风险控制制度,并对各个交易模式下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需根据本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易模式,并在该交易模式之下构建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第三章,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现状分析及总体思路。本章主要从风险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现状,并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中有关风险控制的规定进行简要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未来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作出设想。 第四章,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控制的体系构建。在本章中,首先构建了适合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即融资采相对市场化模式,融券通过组建证券金融公司采集中授信模式。并在该设想模式之下,具体分析各项风险控制的制度,首先是最重要的监管制度,其次是作为融资融券交易前提的资格认定制度,最后从各个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投资者、证券公司、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制度。 总之,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是一项高风险的制度,本文希望通过对交易模式的设想及对具体风险控制制度的分析,为完善我国刚刚起步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提供建议方案。
【关键词】:融资融券交易 交易模式 风险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控制概述12-22
  • 第一节 融资融券交易的概念与特征12-14
  • 一、融资融券交易的概念12-13
  •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信用特征13-14
  • 第二节 融资融券交易之法律关系分析14-18
  • 一、投资者与证券商之间的委托法律关系15
  • 二、投资者与证券商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15-16
  • 三、投资者与证券商之间的信托法律关系16-18
  • 第三节 融资融券交易中风险控制的必要性18-22
  • 一、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分析18-20
  • 二、融资融券交易中风险控制的功能20-22
  • 第二章 境外融资融券交易不同模式下的风险控制22-35
  • 第一节 市场化模式下的风险控制22-27
  • 一、交易模式22
  • 二、风险控制手段22-26
  • 三、对市场化模式下风险控制的分析26-27
  • 第二节 集中授信模式下的风险控制27-30
  • 一、交易模式27
  • 二、风险控制手段27-29
  • 三、对集中授信模式下风险控制的分析29-30
  • 第三节 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下的风险控制30-33
  • 一、交易模式30-31
  • 二、风险控制手段31-32
  • 三、对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下风险控制的分析32-33
  • 第四节 小结33-35
  • 第三章 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出路35-44
  • 第一节 对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现状分析35-37
  •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35-36
  • 二、证券市场投资者素质不高36-37
  • 第二节 对《试点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分析37-41
  • 一、回避交易模式选择问题38-39
  • 二、确立的监管体系不完备39
  • 三、对信托财产的规定前后矛盾39-40
  • 四、“现金强制构成比例”的缺失40-41
  • 第三节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未来出路41-44
  • 一、对市场化模式的借鉴42
  • 二、对集中授信模式与双轨制集中授信模式的借鉴42-43
  • 三、融资与融券分别运作的未来出路43-44
  • 第四章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控制的体系构建44-62
  • 第一节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选择44-47
  • 一、融资交易采相对市场化模式45-46
  • 二、融券交易采集中授信模式46-47
  • 第二节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控制的制度构建47-62
  • 一、监管制度47-50
  • 二、融资融券交易资格认定制度50-54
  • 三、投资者风险控制制度54-57
  • 四、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制度57-58
  • 五、证券市场风险控制制度58-60
  • 六、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制度60-62
  •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德权;证券金融公司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5年19期

2 李国飞;;探讨国内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模式[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3 陈晓舜;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与风险控制[J];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12期

4 黎元奎;建立我国股市融资融券制度的动因分析与模式选择[J];武汉金融;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融资融券交易之风险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74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