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学权力场域中的直觉感悟思维论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诗学权力场域中的直觉感悟思维论
【摘要】:迄今关于中国现代直觉感悟思维论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诸如简单化理解的倾向将中国现代直觉感悟思维等同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直觉感悟思维的形成和表现;宽泛化理解的倾向遮蔽了诗学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学中的直觉感悟思维论的立体的、多元的范式与层次;固态化理解的倾向将中国现代诗学的直觉感悟思维论与科学理性思维论割裂开来。我们需要回到中国现代诗学思维发展的权力场域现场,揭示中国现代诗学中直觉感悟思维论的多元的范式与层次以及它与科学理性思维论既相互冲突、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发展态势。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学 直觉感悟思维论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直觉感悟思维论是与科学理性思维论并列的中国现代诗学思维论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由于人们习惯于将中国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最根本区别视为思维方式的区别,将中国现代诗学最为重要的作用视为对古代诗学思维方式的批判与革命,因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现代直觉感悟思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管才君;;论小说叙事话语节奏的生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1期
5 郝娜;;试论朱光潜的“欣赏的创造的批评”的批评理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王一方;;朱光潜美学理论三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7 王娜;成亚林;;从朱光潜喜剧美学观解读刘伶的生命游戏规则[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翁瑜;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J];安顺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张瑞庆;李红梅;;章太炎德育思想述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叶知秋;论美是通畅、和谐、完满的存在状态[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4 化晓方;西汉散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坂本达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有关动物意象的修辞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权;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晶;高中作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饰象征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海荣;论舒婷诗歌的“二重性”[D];山东大学;2010年
7 黄田田;论唐诗中的风雨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董静;在东与西之间[D];河南大学;2011年
9 郭雯;回归童心的儿童美术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潘世敏;中国传统艺术中“舞”的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万生;中国现代诗学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2 谢应光;从“者也”到“是”——中国现代诗学本质探索方式的转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潘颂德;;填补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空白的一本厚重专著——简评谢应光《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吕进;;中国现代诗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谢应光;;中国现代诗学的语言结构与性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谢应光;;视阈与姿态: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李怡;;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段从学;;中国现代诗学的可能及其限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代迅;;走向生态诗学:中国现代诗学一个可能的突破方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刘建明;;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现代诗学三大思潮论》[J];中国出版;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卫;;朱自清: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者——第一代新诗学院派批评系列之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李怡;;中国现代诗学建设的三大难题[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太胜;中国现代诗学的整合与建构[N];人民日报;2003年
2 刘建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新收获[N];光明日报;2010年
3 赵心宪;现代诗学史研究方法反思[N];文艺报;2011年
,本文编号:1085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08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