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命名的艰难——论鲁迅散文文体意识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12-09 12:07

  本文关键词:命名的艰难——论鲁迅散文文体意识的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 杂文 杂感 文体学


【摘要】:中国现代散文这一概念无论与古代散文或者西方散文都有极为相似之处,细思量,却无论在古代文体还是在西方文体中,又无法真正寻找到能够与中国现代的"散文"这一名称相匹配的概念。鲁迅使用的散文文类的概念更加多样,也更复杂,因而也更具有文体学上的意义。鲁迅在为现代散文命名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法,也有不同的指向。1920年代中期之后,以使用"短评"和"杂感"或"杂感"与"杂文"互用为主,而且并未一定将这种文体视为文学,而看作是社会的、文明的批评,这也恰恰说明鲁迅宽广的文体学视野和现代知识分子的胸怀,他的创造现代文体的意识以及超越纯文学的设想。1930年代后,鲁迅比较集中地使用杂文这个概念,而且努力将其挤进文学行列,在突出杂文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了其文学性。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基金】:山东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研究项目(15BZBJ08)
【分类号】:I210.4
【正文快照】: 现代散文作为具有现代特征和意义的文体之一,从出现开始,就在如何命名、如何规范等问题上争论不清。从名称本身来看,中国现代散文这一概念无论与古代散文或者西方散文都有极为相似之处,细思量,却无论在古代文体还是在西方文体中,又无法真正寻找到能够与中国现代的“散文”这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二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9月在济南举行[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3 陈兵;文体学的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本刊记者;;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中国开封举行[J];语言科学;2003年06期

5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论会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6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会讯[J];外语学刊;2004年03期

7 本刊记者;;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将在开封召开[J];语言科学;2004年05期

8 第四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筹备组;第四届全国文体学学术研讨会开始征文[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9 ;首届文体学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集论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10 ;首届文体学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全国文体学研讨会征集论文[J];现代外语;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超凡;;从古文文体分析角度看其英译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Paul Simpson;;文体学、英语语言和新创造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世生;文体学:语言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迈克尔·图兰 赵奎英;关于语言诗学与文体学的对谈[N];文艺报;2011年

3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4 钱志熙;古代文学教研要重视文体学[N];光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斯敏 通讯员 吴青;不惧险远 勇开新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晓庆;叙述文体学—理论建构与应用[D];河南大学;2009年

2 孙爱珍;计算文体学工作模式探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侯涛;语言顺应与戏剧文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聪;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利波特与魔法石》[D];辽宁大学;2015年

2 胡莉明;论人物传记风格的传达[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胡小明;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逃离》中的前景化[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邱乐乐;文体学视野下的北魏造像记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5 朱晓珊;功能文体学视角下景点牌示解说词英译的描述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孙梦丽;文体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中语音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林怡;大学英语主课文篇章文体分析及其教学意义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林小敏;从认知文体学视角探讨文学翻译—实例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9 王芳;“新文体”到“五四”时期报刊文体的嬗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茜亚;《亲爱的生活》的语用文体学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70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70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