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严羽“以禅喻诗”说之争——基于钱谦益、王士祯、李重华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清代前中期严羽“以禅喻诗”说之争——基于钱谦益、王士祯、李重华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前中期 严羽 以禅喻诗 熏习 诗禅一致 儒家诗教
【摘要】:清代前中期,诗学领域围绕着严羽的"以禅喻诗"说展开了激烈论争。在为数众多的参与者中,钱谦益、王士祯、李重华所持立场、相关论说代表着此期对于严羽"以禅喻诗"说接受的三大主要面向,其各自观点分别折射出此期诗人、诗论家们对于严羽诗学思想的合理性反思、理论延伸与经典解构。透过这场论争,能够侧探当时的文学思潮和思想脉络,进而体认文学、思想的互动与交融。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以禅喻诗”是严羽极为重要的诗学主张,他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有言:“仆之诗辨,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以禅喻诗,莫此亲切。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1]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宝;;从古诗研究转向反思百年文学史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晓龙;;清代前中期严羽“以禅喻诗”说之争——基于钱谦益、王士祯、李重华的考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宝;;五言诗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木斋近年来的五言诗研究为核心[J];中国文化研究;2013年04期
2 张朝富;;事实与逻辑之间:木斋、宇文所安“汉五言诗”研究的启示与追问[J];中国韵文学刊;2013年02期
3 陈国恩;韩晗;周建华;陈昶;吕东亮;但红光;;中国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J];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04期
4 王一娟;;诗史本由诗人写,何由散落到民间——木斋先生访谈录[J];天中学刊;2012年03期
5 木斋;焦宝;;曲词民间起源论检讨——曲词发生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国钦;;试论“诗词入史”及新旧诗的和谐发展——兼与唐_"、钱理群、王富仁、王泽龙、陈国恩教授商榷[J];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03期
7 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8 刘跃进;;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9 龚斌;;惊人之论 精湛考索——关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法;;略谈木斋对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推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国军;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严羽“以禅喻诗”说论争的回顾与再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袁晶;;佛教禅宗与“以禅喻诗”[J];贵州文史丛刊;2012年01期
3 蒋寅;以禅喻诗的学理依据[J];学术月刊;1999年09期
4 王美龄;;论以禅喻诗的误区[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2期
5 邓国军;反对“以禅喻诗”之评析与诗、禅内在机制再探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贺爱军;;“以禅喻诗”的三性说[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韩华;;“以禅喻诗”的多重内涵[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田琼;;走向圆融:“以禅喻诗”的演进历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张婷婷;严沧浪以禅喻诗的理论特点及利弊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10 周和军;;禅宗本体与严羽“以禅喻诗”[J];宗教学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琼;论以禅喻诗[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鸿雁;以禅喻诗的误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倩;严羽“以禅喻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70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270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