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17-12-26 17:40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 出处:《中州学刊》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时期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摘要】: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中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批评实践与大众文化兴起"诸多方面既取得不俗的成就,又表现出明显不足。自1979年以来延续30余年的"新时期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已经结束,但其影响还将继续下去。
[Abstract]:During the new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literary criticism practice for Chinese people's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soci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o strengthen the China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world China new political situation,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literature of the new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historical posi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multidimensional cognition" and "China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of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rx "literary theory" literature Chines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literary criticism practic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many aspects both made good achievements, but also showed significantly less. The "New Period Literature", which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1979, has ended as a literary movement, but its influence will continu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研究”(12AZD012)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由20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中国社会的新时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60余年的历史中拥有重大转折意义与开拓意义。而文学艺术则又是这个历史阶段中一个异常活跃、异常敏感而又复杂多变的领域。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明;“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J];外国文学;2000年05期

2 孟宪浦;;文学之思:文学理论课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4 张春实;;浅析文学理论的困境和重建的可能[J];今日科苑;2008年08期

5 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6 周文柏;文学理论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7 刘淮南;对话与建构:关于文学理论的全球化语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黄应全;多元化:克服文学理论危机的最佳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郑敏;中国文学应当关注世界文化与文学理论的发展[J];文艺研究;2003年02期

10 石朝辉;“当前现实与文学理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卢衍鹏;;从遮蔽到死亡: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的理论轨迹[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3 ;内容简介[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戴冠青;;本世纪初文学理论建设审视[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诚;探索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质[N];文艺报;2009年

2 高建平;中国文学理论的困境和重建的可能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蒋述卓;建构短信文学理论[N];文艺报;2011年

4 何 群;中国文论在转型中突围[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金永兵;当代文论发展需要强化学派意识[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邢建昌;穿越沉寂的三十年[N];文艺报;2005年

7 杨经建 吴志凌;2004年文学理论和批评状况要览[N];光明日报;2005年

8 马建辉;评董学文著《文学理论学导论》[N];文艺报;2004年

9 董树宝 贾一心;开创文学理论创新发展新阶段[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党圣元;建构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2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演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2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3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静;论嘉靖后期到万历前期的文学理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黄筝;现代性视野下的冯雪峰文学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琴芳;高尔基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7 马亚芳;李东阳文学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马燕;论胡适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复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翟富生;浅析《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和美学方面的贡献[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38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38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