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讲故事的人或形式的政治——本雅明视角下的赵树理

发布时间:2017-12-26 23:19

  本文关键词:讲故事的人或形式的政治——本雅明视角下的赵树理 出处:《文学评论》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赵树理 本雅明 讲故事的人 说—听模式 形式的政治 艺术政治化


【摘要】:在写什么的维度上,赵树理重视对自己亲历"经验"的摹写,并始终以"讲故事"的方式行使着"忠告读者"之职,这非常符合本雅明所谓的"讲故事的人"的特征。在怎么写的环节上,赵树理又成了本雅明所论的"作为生产者的作家"。他以"说—听"写作方案实现了创作技术的"功能转换",其隐性结构和接受模式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同步同构,从而以形式(声音)的政治触摸到"艺术政治化"的高级机密。但如此一来,赵树理及其创作也进入到审美前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艺术与政治等矛盾冲突之中,这也是本雅明并未解决的理论难题。即便如此,赵树理其人其作在今天依然存有某种"光晕",这正是他在"讲故事"的维度上留给我们的价值。
[Abstract]:In what dimension, Zhao Shuli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his own experience "experience" of the copy, and always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exercise of "advice readers" post,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lter Benjamin's so-called "storyteller". On how to write, Zhao Shuli became Walter Benjamin's "writer as a producer". He realized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e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say to listen" writing program, and its implicit structure and acceptance mode were synchronized with the collectivist values simultaneously, so that he could touch the "art politicized" top secret with the politics of form (voice). But Zhao Shuli and his creations also entered the conflict between aesthetic modernity, social modernity, art and politics. This is also a theoretical problem that Walter Benjamin did not solve. Even so, Zhao Shuli still has some kind of "halo" in his work today, which is the value he left to us in the dimension of "story telling".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赵树理的文学作品都是被当作“小说”来对待的,因为他本人就说过自己的作品是“问题小说”(1),钱理群等学者更是把“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看作赵树理小说的重要贡献(2)。这就意味着后来者思考赵树理,基本上都无法摆脱“小说”的问题框架。其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家进;为农民的写作与农民的“拒绝” 赵树理模式的当代境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1期

2 朱庆华;论传播学意义下的赵树理小说[J];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3 胡不适;;小说堪称信史——赵树理的小说和中国农村[J];南风窗;2006年12期

4 傅惠成;;赵树理与“赵树理方向”[J];党史文汇;2006年08期

5 杨天舒;;赵树理小说研究现状及其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6期

6 王连英;;面对赵树理 我们该如何阅读[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7 甘浩;;赵树理与新启蒙小说——赵树理小说命名新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董慧芳;;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从赵树理的身份说起[J];沧桑;2008年02期

9 刘江;;试论赵树理小说的情节特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陆巨一;;谈赵树理的小说[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常丽丽;;赵树理小说中的方言语汇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范家进;;为农民的写作与农民的“拒绝”——赵树理模式的当代境遇[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尔;我们怎样与赵树理相遇[N];山西日报;2012年

2 傅书华;不禁想起赵树理[N];光明日报;2000年

3 ;赵树理 伟大而独特的存在[N];文艺报;2005年

4 黄修己;从显学到冷门的“赵树理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李晓宏 赵秋生;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当代意义[N];文艺报;2005年

6 陈强;昔日的旗帜 今天的警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张晓丽;由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话语想到的[N];文艺报;2005年

8 王春林;现实主义精神与意识形态遮蔽[N];文艺报;2012年

9 杨天舒;在口头与文字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梁向阳 陈忠红;“山药蛋派”的初次亮相[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乔亮;赵树理文学:轨迹与“方向”[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力;农民叙事的双重幻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莹;论“赵树理方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坤;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叶;失去方向的方向作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慧;赵树理与柳青比较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5 刘岩须;“赵树理方向”与赵树理小说喜剧色彩的多重蕴涵[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侯盛娟;赵树理小说中的“合作化运动”叙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余建波;论赵树理40年代小说的乡村伦理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郝亚云;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平民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连峰;论赵树理的文学“新启蒙”[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大可;“普及”和“提高”的辩证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9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39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