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光宣诗坛复古潮流及学古理论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8-01-12 09:11

  本文关键词:光宣诗坛复古潮流及学古理论的差异 出处:《北方论丛》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光宣诗坛 复古 学古


【摘要】:光宣诗坛既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总结期。传统诗人古典诗歌的眷恋使整个诗坛弥漫着浓厚的复古气息,唐宋兼采、师法百家。尽管光宣诗人对古典诗歌的复古态度一致,但各派理论仍存在明显差异。同光体诗人论诗的宋诗化,中晚唐派诗人论诗的唐诗化,其理论都别具一格。"厚古薄今"诗学观彰显了传统诗人对古典诗歌深深的依恋和怀念。光宣诗人在复古的浪潮中铸就了晚清古典诗歌最后的辉煌。
[Abstract]:Guangxuan poet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but also a summing period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ory. Although Guangxuan poets have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restoration of classical poetry, there are still obvious differences in various theories. The poetry of Song Dynasty is discussed by the poets of the same light style, and the poetry of the poets of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is discussed by the poets of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Its theory is unique. The poetics view of "thick ancient times and thin and modern times" shows the traditional poets' deep attachment and nostalgia to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wave of restoring ancient times, the Guangxuan poets cast the last glory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结束,晚清时局的动乱引发了相对“自由”的思想潮流。光宣诗坛回光返照式的繁荣便是这一时期孕育出的特殊文化现象。光宣诗人们在复古与变革的洪流中,“重塑”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在复古潮流中,诗人们远溯汉魏、唐宋兼采,呈现出对中国古典诗歌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妍;皈依宗教的波斯古典诗歌[J];五台山研究;2005年01期

2 院继恒;;古典诗歌中几种特殊修辞格应用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刘策;边勇;;古典诗歌中的反衬手法举隅[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陈强;;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影响[J];攀登;2007年04期

5 廖君湘;;在古典诗歌和现实生活间作文化的引渡——《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美研究》阅读感言[J];湖南农机;2008年09期

6 陈武英;周淑芳;;论古典诗歌对大学生的心灵陶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解少华;;简论南宋爱国诗歌对台湾古典诗歌的影响[J];中州学刊;2008年05期

8 张洁;;还原古典诗歌之美——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宋亚群;;古典诗歌情感欣赏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11期

10 白红艳;;谈谈儿童题材的古典诗歌[J];文学教育(上);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德烈;古典诗歌的素质教育价值[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柏华;古典诗歌如何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2009年

3 周先慎;解读欣赏古典诗歌的津梁[N];光明日报;2001年

4 整理 本报记者 柳娜;古典诗歌与传统文化[N];平凉日报;2013年

5 四川省仁寿县清水永达中学 苟晓君;古典诗歌中的炼字技能[N];学知报;2011年

6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N];光明日报;2008年

7 临颍县王岗二中 王敏霞;激趣·设境·入情·类比[N];学知报;2010年

8 孙轶青;值得称道的探索[N];人民日报;2007年

9 霍俊明;对新诗传统问题质疑的回答[N];河北日报;2003年

10 博主 李智勇 本报记者;诗让古人写尽了吗[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沈静;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禽戏用典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夏爽;古典诗歌中的语言文字美——文采及其表现方式[D];延边大学;2004年

3 王群;学校古典诗歌教育之中日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曹思;维吾尔族古典诗歌的多元文化透视[D];伊犁师范学院;2013年

5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国平;诗化的空间和空间的诗化[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413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13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