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从“悟”中来:中国古典诗歌顿悟过程的现代认知科学考察

发布时间:2018-01-12 11:14

  本文关键词:诗从“悟”中来:中国古典诗歌顿悟过程的现代认知科学考察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心理学思想 认知科学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其掌握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常借"悟"来描述读诗或作诗的方法和过程。"悟"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心理学范畴的深刻转变,成为了诗歌审美领域的核心范畴。然而"悟"在诗歌鉴赏和创作中发生的机制,顿悟与非顿悟式加工方式是否存在着质的区别等问题仍尚不明确。对诗歌顿悟的传统心理学思想和基于实证研究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证明了顿悟过程在诗歌鉴赏活动中的特异性,认为诗歌顿悟是直觉式把握诗歌深层意蕴的加工过程,并伴随着强烈的审美体验。
[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because of its unique way of mastering the world, often use the "Enlightenment" to describe the method and process of reading poetry or poetry. "See" gone from a philosophical category to an aesthetic category to the category of literary psychology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category of poetry aesthetic field. However, "Wu" in poetry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mechanism, insight and non insight processing modes if there is a qualitative difference problem is still unclear. The traditional psychology of poetry of insight and cognitive process of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proved that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in process of epiphanies of poetry appreciation, that poetry is an epiphany the process of intuitive grasp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poem, and accompanied by a strong aesthetic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南通大学引进人才项目(项目编号:03081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一、“悟”在诗歌审美中的发展历程“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领域的核心范畴,古代诗论家常用“悟”来描述读诗或作诗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悟”最早作为哲学概念,出现在先秦典籍《尚书·顾命上》中:“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讲的是周成王病入膏肓之际都不知自己能否生存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洲军;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增值接受[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2期

2 于向红;中国古典诗歌学与谈[J];草原税务;2003年12期

3 王文兵,张宝池,赵荣霞,吕丽卿;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桥情三部曲[J];滁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4 王哲;;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与西方读者的审美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蒲日材;;想象——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灵魂[J];贺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张铁辉;南凡;;谈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目标及原则[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唐文丽;;论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词的传译难点与策略[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8 任增强;;中国古典诗歌在英国的传播与著述的出版[J];出版广角;2013年15期

9 杜逸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探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10 王飞旺;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人生意识[J];九江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洪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语言的特征[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王小舒;;阐释学美学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及释义[A];东方丛刊(1992年第3辑 总第3辑)[C];1992年

3 范子烨;;啸: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音乐意象——关于中国古代音乐与诗歌之关系的一项研究[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霄蛟;王颖;李晓莲;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博士论文索引及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5 李晓莲;王霄蛟;王颖;王立增;;2006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论文索引(期刊、报纸类)[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演讲人 叶嘉莹 整理 张静;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N];光明日报;2013年

2 杨晓民;借古论今谈新诗[N];人民日报;2011年

3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系 王宇根;中国古典诗歌景物描写:从象喻到写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李志伟;要见天孙织锦成[N];光明日报;2013年

5 诗歌评论家 作家出版社编审 唐晓渡 本报记者 怡梦;诗:中国风从哪里吹来[N];中国艺术报;2011年

6 曹志平;儒家德化自然观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N];文艺报;2005年

7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鸭塘中学 赵玉莲;浅谈古诗文化中的生命蕴含[N];贵州民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煜;千秋一脉,弦歌来绝[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欣昕;中国古典诗歌的“简化”美学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杨锐;中国古典诗歌中“居”的美学意蕴[D];山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晏雪;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静茹;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的鉴赏与翻译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程华薇;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和青少年人格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慧;论弗莱“神话—原型”批评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阐释功能[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林国淑;接受之维中的中国古典诗歌[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秦军;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安徽工程大学;2011年

10 曹婧;认知诗学观照下的中国古典诗歌文学阅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1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