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娱乐至死:恶搞诗歌的传播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3 05:27

  本文关键词:娱乐至死:恶搞诗歌的传播学分析 出处:《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诗 媒介 娱乐 恶搞 传播学


【摘要】:媒介生态直接影响诗歌生态。大众传播时代,娱乐狂欢是受众一个主要的审美和消费心理。受众趣味影响着媒介和诗歌的生态,在受众、媒介、诗人等的合力下,恶搞诗歌成为一大媒介景观。这会构成一种严重悖立于诗歌审美期待的拟态环境,诗人、诗歌都将被受众所疏远和放逐。因此,应趋利避害,使中国新诗在媒介空间找到最好的定位,重建诗歌精神,推动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
[Abstract]:Media ecology directly affects poetry ecology. In the age of mass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carnival is a major aesthetic and consumer psychology of the audience. Audience interest affects the ecology of the media and poetry, in the audience, the media. With the help of poets and so on, the mockery poetry becomes a major media landscape. This will constitute a mimic environment that seriously contradicts the aesthetic expectation of poetry. The poet and poetry will be alienated and exiled by the audience. Therefore, they should seek advantages and avoid harm. So that the Chinese new poetry in the media space to find the best positioning, to rebuild the spirit of poetry, promote the decline of Chinese new poetry.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优秀的诗人和诗歌群星璀璨,铸就了传统诗歌的辉煌。但是中国新诗,自文学革命以来,近百年历程,一路坎坷。1925年,鲁迅就曾指出:“说文学革命之后而文学已有转机,我至今还未明白这话是否真实。但戏曲尚未萌芽,诗歌却已奄奄一息了,即有几个人偶然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炼;;什么是诗歌精神?[J];读书;2009年03期

2 乔军豫;;“废墟”诞生“花”的海洋——论诗歌精神的大规模还乡[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乔军豫;;“废墟”诞生“花”的海洋——论诗歌精神的大规模还乡[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01期

4 ;《诗歌与人》:一个评委的诗人奖[J];诗探索;2010年06期

5 陈修元;;回乡的诗歌精神(组诗)[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08年02期

6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与诗歌[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09年01期

7 陆军;;西部、西部,用诗歌点燃的幸福——谈梁积林和他的诗歌创作[J];草地;2009年02期

8 田禾;;诗歌精神与诗人精神[J];红岩;2010年02期

9 杨建仁;;创作导向·题材取向·发展方向——从“诗歌与公共生活”话题谈起[J];飞天;2011年23期

10 陈原;;诗人已经变成了诗歌的敌人[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士强;;从临沂,走向哪里?——对邰筐诗歌的一种猜想[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姜涛;张洁宇;张桃洲;段从学;孙晓娅;崔月萍;;困境、语境及其他——关于诗歌精神的讨论[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王巨川;;非诗时代的诗歌语境及其生长空间——兼论中生代诗人的身份及其诗歌精神特质[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刘洁岷;;面对灾难或重大社会问题,诗歌何在? 诗人何为?[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士强;;新世纪十年诗歌热点问题回眸[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邵波;;小群体筹划的诗歌“运动”——重视“中间代”命名[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周兴安;;充满艰辛和希望的历程——梨树诗歌回顾与展望[A];2011-201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C];2013年

8 李怡;王学东;;新的情绪、新的空间与新的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四川诗歌[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9 张清华;;关于诗歌与社会的思考二题[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夫刚;;愿诗歌与我们的灵魂朝夕相遇——在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驻校诗人入校仪式上的发言[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王夫刚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启建;诗歌是心灵救赎的一种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缪克构;诗歌生态恶化是谁惹的祸[N];文汇报;2007年

3 ;青海湖诗歌宣言[N];文学报;2007年

4 江湖;诗歌应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N];文艺报;2007年

5 张杰;以诗歌超越现实与物质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李犁;新世纪诗歌:第三次回归[N];文艺报;2011年

7 蒋登科;诗歌的无名时代:问题与机遇[N];文艺报;2011年

8 田禾;诗歌在突围中谋求生存和发展[N];文艺报;2012年

9 袁跃兴;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诗歌吗?[N];邯郸日报;2012年

10 纳张元;诗歌生态的新突围[N];文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万红;论90年代以来诗歌中的“身体”[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曾毅;西晋诗歌批评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玉玲;论西部诗歌的几种走向[D];兰州大学;2006年

6 赖_g煌;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巫洪亮;“十七年”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志国;《今天》与朦胧诗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刘富华;中国新诗韵律与语言存在形态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健;北岛诗歌镜类意象中的历史与自我[D];西南大学;2015年

2 高丽君;当代先锋诗歌与中国诗歌传统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小云;嵇康、阮籍诗歌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帅;梁佩兰诗歌特色论[D];湘潭大学;2015年

5 刘宁;《自行车》诗歌民刊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郑艳娟;以“焦虑”之名[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陈烨;诗与时的张力:汶川地震诗歌的诗学启示[D];西南大学;2016年

8 金鑫;新世纪诗歌的民生关怀[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董梅;“另类”的诗歌—新时期以来日常生活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10 张菁菁;元明易代之际诗歌的情理之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417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17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