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兼论中世佛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

发布时间:2018-01-25 15:26

  本文关键词: 慧超 《往五天竺国传》 佛教行记 情感抒写 诗笔 出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现存有五言诗五首。这些诗歌遣词造句往往有来处可寻,或感物以言志,或缘情而奋藻,大致呈现出中世汉诗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让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展示出了重要的人文价值。从法显行记、慧生行记相关文献有意于人物情感的抒写,到慧超行记出现五言诗乃至义净类传中诸诗的时代演绎,终使唐代佛教行记的诗笔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平。中世佛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充分表现出晋唐高僧作为佛教徒、异乡人以及旅行者的普遍情怀,特别昭示出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现状和积极意义,必然会对以后相关的佛教叙事尤其是西游主题类小说产生重要影响。
[Abstract]:There are five poems and five poems in Dunhuang. These poems often have their words and sentences to be found, or to express their wishes or feelings, or t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Chinese poetry in the Middle Epoch. On the one hand, it makes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 of literature manifest,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the important humanistic value. To Hui Chao Xing Ji appeared in the five characters poetry, even in the category of Yijing poet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times, eventually made the Tang Dynasty Buddhist line of poetry pen reached a very high level of literature, the Middle World Buddhist line of emotional writing and poem pen. It fully shows the general feelings of the senior monks of the Jin and Tang dynasties as Buddhists, aliens and travelers, especial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poetry. I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Buddhist narration, especially on the theme novels of the western tour.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世佛教僧传文学研究”(12XZW013)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神僧传校释》(1270)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敦煌写本残卷“伯3532”即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00所载《惠超往五天竺国传》之节录本。惠超又作慧超。据张毅研究,慧超“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他“为新罗人,其出生年月与地点(是汉地或原籍新罗),何时入唐,均无法确知”;据近似推测,“他可能出生于唐武则天圣历三年(7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义轩;得新声于异邦唐高僧义净诗文旨趣谈片[J];佛教文化;2003年06期

2 戴伟华;义净诗二首探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林基中;文英;;关于《大唐西域记》和《往五天竺国传》的文学特性[J];韩国学论文集;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阳清;;唐朝佛教行记文学的时代趋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阳清;;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兼论中世佛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张伯伟;;“文化圈”视野下的文体学研究——以“三五七言体”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4 朱晶晶;;论古代宝塔诗[J];青年文学家;2013年26期

5 查明昊;;唐五代诗僧文学研究综述[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真荆;;湘西山村十八湾行记[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8年03期

2 马行;;大地行记(组诗)[J];星星(上旬刊);2013年10期

3 汪青梅;;坡帽行记[J];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03期

4 小白;肖振铎;;远行记(三)[J];武侠故事;2010年16期

5 苏小夭;;远行记(组诗)[J];诗林;2012年06期

6 孙一峰;新疆行记[J];丝绸之路;2003年02期

7 朱久翠,王义芝;小妹同行记[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12期

8 周良沛;;召魂(外二首)——“长江笔会”行记[J];诗刊;1987年03期

9 肖毅;;F城行记[J];诗潮;2002年01期

10 郭净;康巴行记(上)[J];民族艺术;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陇文;极具史鉴价值的西北行记丛萃[N];市场报;2004年

2 王清勇 孙耀武 本报特约记者 王永孝;“特级调酒师”军营转行记[N];解放军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沈强;京城高校车行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任明华;汤圆“龙仔”漫行记[N];中国食品报;2011年

5 尔冬;佛国行记[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李时平;青海行记[N];中国航空报;2000年

7 王炎;以色列行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胡大浚 韩惠言;近现代中国西北实录[N];光明日报;2004年

9 陈宏;古城建筑行记:从马德里到布拉格[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星灿;“割体”葬的民族学证据[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丽萍;《三怪客骑行记》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曼;《三怪客骑行记》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杨桂金;《三怪客骑行记》翻译实践报告[D];山东大学;2016年

4 解程姬;20世纪30年代西北行记与西北开发[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曾艳绘;《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副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玲;宋代使金行记文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夏寒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方位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费爽;《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代词介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3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63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