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自主性文学场的裂变
本文关键词: 文学场 精英文学 电子媒介时代 大众文学 青春文学 主导类型 媒介文化 先锋文学 大次 生存空间 出处:《小说评论》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电子媒介的兴起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中国当代以精英文学为主导的文学场在包括媒介变革等多种力量的角逐中通过内部结构的重组与分配,使占据中心地带的精英文学在文学场的各种角力中逐渐衰退。出现了精英文学场、大众文学场、网络文学场和青春文学场这四大次生的文学场域,并一起构成当今中国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场域的四大主导类型。
[Abstract]:The rise of positron medi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opens up a new living space, provides a variety of channel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literature. China contemporary literary field in the elite literature dominated in the change of the media and other forces including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reorgan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structure, which occupied the center of the elite literature gradually decline in various wrestling of the literary field. The elite literature, popular literature, network literature field and youth literature field of the four secondary literature field, and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four major types of today's leading China era of electronic media literature fiel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编号10CZW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电子媒介的兴起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史颓败的故事”,而且大多把目光投放在20生存空间,为文学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有些理论家便将他们创中国当代以精英文学为主导的文学场在包括媒作的小说划入到“新历史主义”的范畴中去。介变革等多种力量的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裂变与重建:大众媒介语境下的文学场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一;;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3 卢政;论文学场对文化存在的基本功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文贵良;回到布迪厄,寻找文学场[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5期
5 霍俊国;论文学场的动力学功能效应[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刘士林;文学场是怎样倾斜的?——评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7 郭仙;;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张霞;;文学场域与中国现代“自由撰稿人”作家[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陈树千;;消费文化下的审美乌托邦——布迪厄“文学场”理论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10 应璎;;文学场理论对文学研究的意义[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于闽梅;文学场:一个颠倒的经济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陈华文;文学场上的生旦净末丑[N];云南日报;2011年
3 朱国华;布迪厄:一个清醒的文化角斗士[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黄平;网络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场”[N];人民日报;2014年
5 聂茂;文学场域中的民族精神[N];文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初清华;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春;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小兵;解读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D];南昌大学;2007年
3 月丽莎(Sgarbossa Elisa);“80后”现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张婧;民初文学场域的“现代性”实践(1912-1919)[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5 张玉玲;“文学场”边缘的“80后”文学[D];安徽大学;2011年
6 王一;自主性·斗争性·科学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薇;论布尔迪厄“文学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婕;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场域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9 郭仙;消费时代的文学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平丽;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场考察[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6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6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