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就是提出疑问——论徐则臣的《王城如海》
本文关键词: 徐则臣 如海 小说情节 文学叙事 余松 身份的焦虑 承载能力 乡村关系 人物精神 抱抱 出处:《小说评论》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伟大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伟大的思想家,时常致全力在作品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思考文学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思考文学承载能力的多样化和可能性。对伟大作家而言,创作是对未知的执着追寻和刻意探索,因而疑问成为小说情节推进和情怀粘附的基础,思考变成作家创作的自觉意识和理想担当。这是我读完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最重要的作家"徐则臣《王城如海》后的基本体验。《王城如海》在深度和厚度上比不上《耶路撒冷》,但它显
[Abstract]:A great writer should be a great thinker at first, often to put forward his own questions and puzzles in his works, and to think about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literature. To great writers, creation is a persistent pursuit and deliberate exploration of the unknown, thus doubt becomes the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novel plot and the attachment of feelings. Thinking becomes the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writer's creation. This is what I read as "the glory of the writer after 70" and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 Xu Zechen's basic experience after "the king's city like the sea". The depth and thickness of the "king's city such as the sea" is not comparable to that of "Jerusalem". But it show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委2017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资助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数字人文视域中弗兰克·莫莱蒂文学理论研究》(17YJA751009) 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文学生产发展报告》(17L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5
【正文快照】: 伟大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伟大的思想家,时计,事后如何懊悔弥补,它永远都不会重复发常致全力在作品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思生,而且生活本身是无法把握和准确预知的,考文学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思考文学承载能力谁也不可能证实生活本身做出的决定是否正的多样化和可能性。对伟大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燕君;;徐步向前——徐则臣小说简论[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2 李徽昭;;飘泊者穿过中国——评徐则臣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J];小说评论;2007年S1期
3 郑兴;;论徐则臣的“北京系列”小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吴俊;;徐则臣小说简评[J];小说评论;2009年04期
5 张丹;;殊途与归途——徐则臣小说中的“京漂”一族[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1期
6 徐则臣;邓如冰;;徐则臣:城市是我小说的重要主人公[J];西湖;2013年12期
7 夏泽奎;;论徐则臣的小说创作[J];山西文学;2009年07期
8 ;徐则臣作品要目[J];百花洲;2009年06期
9 张娜;;论徐则臣“京漂”小说中女性形象[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年08期
10 刘涛;;上下求索——徐则臣论[J];西湖;201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墨波;徐则臣:小说在故事停止之后才开始[N];文艺报;2013年
2 李昌鹏;徐则臣《轮子是圆的》难以捉摸的魅力[N];文艺报;2011年
3 杨庆祥;轻的或重的[N];文艺报;2014年
4 郭艳;徐则臣:一个中国青年智识者的自白[N];北京日报;2014年
5 黄相宜;烟火花街,人间北京[N];文艺报;2013年
6 徐则臣;徐则臣:“70后”作家的尴尬与优势[N];文学报;2009年
7 徐妍;“新生代”作家需要增强经典意识[N];文艺报;2010年
8 李浩;从阅读出发,从经典出发[N];文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傅小平;好小说应该是多解的[N];文学报;2006年
10 陈涛;徐则臣小说论[N];文艺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珩;漂泊与怀乡——徐则臣小说简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施华美;沉默与突围:“70后”作家创作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姜金丽;漂泊·怀乡·救赎—徐则臣小说一个侧面的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车广微;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蔓;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徐则臣小说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雅卉;徐则臣小说创作新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欣;困境与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赫晨;徐则臣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蒋书羽;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10 杨超;论徐则臣小说的悲剧意识[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6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6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