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灾难与新世纪文学”专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5 04:12

  本文关键词: 新世纪文学 文艺创作 秦妇吟 古代戏曲 平民百姓 三别 韦庄 现实主义文学 士大夫阶层 新文学运动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主持人语:文艺创作中的灾难题材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领域,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除了民间文艺外,文艺创作的主要作者来自士大夫阶层,在他们的创作中,自然灾害往往是一笔带过,而反复渲染的总是来自集权专制体制下的政治灾难(如《红楼梦》)以及与此相关的战争、内乱、匪患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灾难(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韦庄的《秦妇吟》),古代戏曲表现的类似灾难题材更是多不胜数。进入民国
[Abstract]:The subject matter of disaster in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s a broad and diverse field, and it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ditions. In ancient China, in addition to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The main writer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come from the literati and bureaucrats. In their works, natural disasters are often touched upon, while the repeated exaggeration always comes from the political disasters (such a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under the totalitarian autocratic system and the wars associated with them. Civil strife, banditry brought disasters to the common people (such as du Fu's "three officials" < three different], Wei Zhuang's "Qin woman Yin", ancient operas show more and more similar disaster themes. En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4)[C];2006年

2 雷达;;论“新世纪文学”——我为什么主张“新世纪文学”的提法[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3 杨晶;;新世纪文学:过去、现在与未来——“新世纪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4 张未民;;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进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5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举行了关于“新时期、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及总体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未民;;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红秀;;新世纪文学与大众传媒[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雷达;任东华;;新世纪文学初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走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9 谭光辉;;新世纪文学家的失约与失信[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10 吴思敬;;“新世纪文学”,还是“世纪初文学”?——关于当下文学命名的思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2)[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一宁;“新世纪文学研究”渐成气候[N];文艺报;2006年

2 李林荣;新世纪文学新在哪里[N];文艺报;2008年

3 傅逸尘;“新世纪文学”是否该终结[N];文艺报;2014年

4 文波 小石;“新世纪文学”呼之欲出[N];文学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江湖;“新世纪文学”和“文学新世纪”[N];文艺报;2005年

6 刘洋;新世纪文学的“新表现”[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谭光辉 唐小林 白浩;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N];文艺报;2006年

8 张未民;呼吁开展新世纪文学研究[N];文艺报;2007年

9 于文秀;“新世纪文学”的空泛能指与文化想象[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朱寿桐 澳门大学中文系;新世纪文学走势与传媒决定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豪杰;苦难中的人性呈现与困境中的精神坚守[D];兰州大学;2015年

2 黄金;从《第七天》看新世纪文学的体制运作与意义生成[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修;数字媒介与新世纪文学[D];温州大学;2015年

4 洪晓萌;暧昧与轻逸—新世纪视阈下的70后短篇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岩;论新世纪文学中的“80后一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晓春;数字化环境与新世纪文学[D];鲁东大学;2011年

7 谢莹;新世纪文学发展和困境之思[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8 舒侠;新世纪文学的道德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董亮;新世纪文学的哲学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仁娟;新世纪文学的思想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2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32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