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无名氏词中的孤调及其词史意义
本文关键词: 宋代 无名氏 词调 孤调 词史意义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宋代无名氏词中的孤调,主要有三种类型:采自民间的新声之调;赋咏本调的创始之调;歌舞相兼的歌舞剧曲。这些孤调的形成,既跟宫廷大曲与杂曲的局限性有关,也受到民间词曲艺术水准的限制。宋代无名氏词孤调的词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创制了一批形式多样的歌舞剧曲,二是反映了民间词曲创作的活跃状态和本真风貌。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solitary tone in the Anonymous ci of the Song Dynasty: the new tone adopted from the folk; the original tone of Fu Yong's tune; and the song and dance operas. The formation of these solitary tones is related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alace Daqu and miscellaneous songs.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the unsung ci in Song Dynas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wo aspects: one is to create a number of songs and dance plays in various forms, the other is to reflect the active state and true style of folk ci and music creation.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词调为中心的唐宋词体与词史研究”(12BZW035)阶段成果
【分类号】:I207.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霖;周济本于立意的“词史”新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于传勤;一部有分量的《女性词史》[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谭真明;宏观词史 纵论词艺——评《词艺术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陈斌;;词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北宋词史》[J];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02期
5 王娟;;论唐宋歌妓在词史上的贡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马大勇;;“二十世纪诗词史”之构想[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7 谢永芳;;粤东词史论纲[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曹辛华;;论中国分调词史的建构及其意义[J];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01期
9 刘萱;;吴伟业的词史观及词史创作[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曹明升;;论清人的宋词史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超然;;略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梅李;词人作词史[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本版编辑邋顾维华 张宏生;清词在词史上的新创与发展[N];东方早报;2008年
3 商金林;“抗战词史”中的“绝唱”[N];文艺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拥军;唐宋隐逸词史论[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海;宋南渡词坛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敏慎;清代“词史”概念的演变与辨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远芳;清代皖籍词人与清词史发展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1年
3 郑亚锋;民国词史著作专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张淑颖;草窗词研究[D];喀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35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3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