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当下新诗研究模式及其创新的可能

发布时间:2018-02-26 08:46

  本文关键词: 新诗研究 新诗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诗潮 音乐性 学术队伍 论诗 学术思路 生命经验 现代性  出处:《浙江学刊》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新诗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部分,因其文体的特殊性,一直都有其独立的研究价值,因其专业化的要求,它也有着相对比较固定的学术队伍。从1980到1990年代,新诗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潮、流派、社团,以及诗歌艺术范畴的研究如意象、格律等,从研究的特点来看,这个时期主要是寻找新诗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Abstract]:As a part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he history of Zhengxin poetry has always had its independent research value because of its style particularity, and it also has a relatively fixed academic team because of its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The study of new poetry mainly focuses on the trend of poetry, schools, societies, and poetry art category of Ruyi, rhythm, and so o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this period is mainly to loo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oetry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桃洲;可能的拓展 以新诗研究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1期

2 陈仲义;;新诗研究之功德簿[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贺仲明;;新诗研究:蜕变中的艰难[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姜涛;;新诗研究,需要激活动力[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怡;;中国新诗研究:克服“现代”困难的前行[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周瓒;;对新诗研究现状的一点感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桃洲;;困境与生机——新诗研究断想[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古远清;;三十年来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J];台湾研究;2009年02期

9 龚云普;;客观的偏至——从另一角度看现时代新诗研究的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赵令珍;西方现代语言学与中国新诗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姜涛;段从学;冷霜;孙晓娅;张桃洲;;内外之间: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从《沪杭道上》谈起[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2 高波;;新诗教育的缺陷与新诗研究面临的挑战[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孙晓娅;马富丽;崔月萍;张凤;乔婷婷;;2007年新诗研究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4 崔月萍;乔婷婷;张凤;马富丽;;2006年新诗研究硕士、博士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5 张松建;;理论的自觉与批评的睿智——吴思敬先生的中国新诗研究[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6 孙晓娅;乔婷婷;张凤;崔月萍;马富丽;;2006年新诗研究部分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7 马富丽;乔婷婷;张凤;崔月萍;;2006年新诗研究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8 张凤;崔月萍;马富丽;乔婷婷;;2007年新诗研究硕士、博士论文摘要[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9 乔婷婷;马富丽;崔月萍;张凤;;2007年新诗研究论文索引[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袁国兴;中国新诗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14年

2 张桃洲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诗与思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周丹;探寻中国新诗研究的切入点[N];文艺报;2013年

4 胡亚楠;新世纪新诗研究的收获[N];文艺报;2012年

5 陕西 沈奇;标榜与抹杀[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新诗研究:发掘中国作家创造机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曾祥书;“用什么捍卫我们的诗歌”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艺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小晗;周作人新诗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7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37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