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小说中的都市话语及其现代性走向
本文关键词: 现当代小说 都市话语 现代性 多元化 出处:《文学评论》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话语并不占据主流。五四之初,思想启蒙大潮来袭,许多作家还来不及思考和表现都市及其代表的现代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开始,都市话语登堂入室,经由通俗言情小说、社会剖析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的推动,从"空间背景"走向"日常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都市话语被局限在工业化建设和工商业改造领域,担负着意识形态规训使命。进入新时期,改革小说实现从"改造"到"改革"的话语位移,都市开始在作家笔下变得多姿多彩,个性化、多元化成为其主基调。当然,在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裹挟下,都市话语也存在欲望化、平面化等不足,亟须打通繁复人性与意义诠释之间的界墙,循着既有的多元化之路,把都市人生及故事讲深入,讲生动。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urban discourse did not occupy the mainstrea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many writers had no time to think about and express the city and its representative modern civilization, which bega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20s. Through popular romance novels, social analysis novels and new sensational novels, urban discourse came into the room from "space background" to "daily lif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Urban discourse is confined to the fields of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nsformation, and it is charged with the mission of ideological discipline. In the new period, the discourse shift from "transformation" to "reform" is realized in the reform novel. The city began to become colorful, individualized and diversified in the writers' works. Of cours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rket economy and popular culture, urban discourse also had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desire, planarization, etc. It is urgent to break through the boundary wall between complex human na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follow the existing road of diversification, and tell the city life and story deeply and vividl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莉;向何处寻找希望的微光——当代小说阅读有感[J];当代文坛;2002年03期
2 张雪梅 ,谢默生;飘移的时间——小议当代小说中的时间处理[J];当代文坛;2003年02期
3 祝敏青;;当代小说语境中的对话审美[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4 刘盈辛;当代小说:你将何去何从 ?[J];决策探索;2005年03期
5 牛秋菊;;面对死亡的生命追问——当代小说死亡言说形态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何镇邦;《当代小说艺术流变》后记[J];当代文坛;1989年01期
7 贺兴安;一本脚踏实地的评著——读李运抟《当代小说世界面面观》[J];小说评论;1992年03期
8 刘建;当代小说的挑战者[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3期
9 吴文薇;当代小说中的反讽[J];文艺评论;1994年03期
10 李运抟;当代小说政治意识漫论[J];文艺评论;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德威;;众声喧哗以后:当代小说与叙事伦理——在人民大学的演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徐巍;;剧本化和影像化——当代小说叙事研究的视觉文化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雪花;当代小说的“写实”走向[N];河北日报;2011年
2 张定浩;当代小说不能回避之“重”[N];人民日报;2014年
3 阎浩岗;浩然对现当代小说的独特贡献[N];文艺报;2014年
4 马相武 康宋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当代小说与当代中国[N];湖北日报;2001年
5 杨新刚;当代媚俗小说批判[N];文艺报;2005年
6 陈竞;当代小说的悲剧性叙事经验[N];文学报;2007年
7 白草;当代小说中基督教因素的隔膜[N];文学报;2014年
8 程光炜;当代小说应如何面对文化传统[N];文艺报;2014年
9 刘继纯;当代小说为何越来越像新闻报道?[N];北京日报;2007年
10 王庆生;重整历史美学方法的理论武库[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凤;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D];兰州大学;2010年
2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罗执廷;文学选刊与当代小说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4 陈林侠;叙事的智慧:当代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常慧林;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反智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邵国义;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抗战历史图景的时代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7 张卓;跨文化交流与当代留学生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馨婷;论当代小说的电影改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菲菲;性别视域下当代小说中寡妇形象书写[D];辽宁大学;2016年
3 胡洁;当代小说阅读的审美接受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加羊尼玛;藏族当代小说(创作)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5 高海燕;当代小说中的傻子形象[D];暨南大学;2008年
6 张媛;濡染“人性”之美习得“语言”之法[D];三峡大学;2008年
7 侯海燕;中国现当代小说“尚三”性探源[D];兰州大学;2009年
8 叶含英;“故事”在中西当代小说中的不同境遇[D];郑州大学;2011年
9 顾晓红;论当代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尚霞;苗族现当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3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4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