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空间的焦虑:文学与寻根

发布时间:2018-04-15 07:35

  本文选题:空间 + 寻根文学 ; 参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空间因其外感性与实在性,在文学中常被借喻为某种家园品格。某种程度上,与人类世界相伴而生的家园品格,可视为空间元伦理属性一种。以此为基点,空间在文学抒写中所演绎出的经典情感呼之即出,这种经典情感即是"家之依托"。对于"家乡"这个空间的怀念与感知,在文学中衍化成了独有的文化寻根情结,此种情结源自作家内心失却家园的空间焦虑感,因而在作品创作中,其习惯聚焦于那类承载着家园文化和民族记忆的独特空间。在推崇时间、速度和效率的信息时代里,重审连接空间焦虑感的寻根创作,以此唤起人们寻找家园的"回家"意识,是一个极其迫切且重要的时代命题。
[Abstract]:Space, because of its external sensibility and reality, is often used as a hom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haracter of home, which accompanies with the human world, can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space meta-ethical attribute.Based on this, the classical emotion that space deduces in literary writing is called out, and this kind of classical emotion is called "the support of home".The nostalgia and perception of the space of "hometown" has evolved into a unique cultural root-seeking complex in literature,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spatial anxiety of the writer's inner loss of his home, and thus in the creation of his works.Its habits focus on the unique space that carries home culture and national memory.In the information age of advocating time, speed and efficiency, it is an extremely urgent and important time proposition to re-examine the root seeking creation connected with the sense of space anxiety, so as to arouse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going home" to find their homes.
【作者单位】: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ZX034)
【分类号】:I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岱;;审美正义与伦理美学[J];文学评论;2014年02期

2 莫言;;超越故乡[J];名作欣赏;2013年01期

3 韩少功;;寻根群体的条件[J];上海文化;2009年05期

4 韩少功;;山居心情[J];小说界;2006年03期

5 贾平凹;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2期

6 张炜;;融入野地[J];上海文学;1993年01期

7 陈平原;;文化·寻根·语码[J];读书;1986年01期

8 韩少功;;爸爸爸[J];人民文学;1985年06期

9 王安忆;;小鲍庄[J];中国作家;1985年02期

10 王安忆;归去来兮[J];文艺研究;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晓琳;;对话追求与张炜儿童小说的思想深度[J];名作欣赏;2017年18期

2 吴红涛;;空间的焦虑:文学与寻根[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童妍;;都市废墟与野地乐园——《废都》与《九月寓言》的城乡思考[J];文化学刊;2017年02期

4 刘大先;;剩余的抒情——刘亮程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2期

5 熊修雨;;批评视域中的寻根文学[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刘家民;;拯救与毁灭:“身体”的历史反思与伦理观照——张炜《独药师》的生命哲学[J];当代文坛;2017年01期

7 姚亮;;身体·革命·理想——评张炜新作《独药师》[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

8 阮德胜;;文化底色之上的长篇小说创作——以长篇小说《大富水》为例[J];雨花;2016年22期

9 王平;;从质疑历史到哲学反思——新历史小说的价值追求[J];名作欣赏;2016年32期

10 方岩;;从文学期刊到文学选本:1980年代文学批评史形态的一个侧面[J];文艺争鸣;201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楠;;中国寻根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文学研究;2006年04期

2 贺诗泽;寻根文学文化主题形态的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3 杨庆东;略论寻根文学的民族化与现代化[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张莉;在文化的规约下窒息——反观寻根文学潮流的困境[J];学术界;2003年06期

5 熊修雨;启蒙的现代意义及其偏差——论寻根文学的启蒙意义兼与“五四”启蒙运动之比较[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张厉冰;寻根文学再寻思[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焕芬;寻根文学中的民俗意蕴[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3期

8 熊修雨;论寻根文学的启蒙意义兼与“五四”之比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邓楠;论寻根文学的伦理道德文化主题的审视[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10 熊修雨;寻根文学民族化追求的回顾与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耿国林;;寻根文学理论的再评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赵歌东;;寻根文学在哪里迷失?——从知青心态看寻根文学的发生及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仲庚;邓楠与《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身份认同》[N];文艺报;2007年

2 廖文;重在引领[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榕;大陆与台湾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引莉;从“寻根文学”到“后寻根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中国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2 秦元元;寻根文学作品中的水原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程志军;寻根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定位[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王宁宁;寻根文学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陈悦;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启蒙内涵[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杜宇;人类学视野下的寻根文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王欣;生命之维[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丽凤;寻根文学思潮新论[D];暨南大学;2010年

9 侯艳林;论寻根文学民族文化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丹妮;寻根文学创作的“政治无意识”[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3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53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