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小说创作中的文本通俗化策略
本文选题:明清小说 + 文本通俗化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为便于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明清小说家自觉采取多种方式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通俗化。缘于特定创作目的或时代背景,为适应特定读者群的阅读水平,小说家们多将浅近的白话作为首选语体。为迎合特定方言区的读者,一些小说家还创作了更为"适俗"的方言小说。为将文本进一步通俗化,许多小说家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了具有导读功能的随文注疏或评点。而传奇小说作家不仅有意使其小说外在形态向通俗话本靠拢,更将世俗审美趣味融注于小说文本。
[Abstract]: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novels, novelist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nsciously adopted a variety of ways to realize the popularization of novel tex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ading level of specific readers, novelists choose shallow and near vernacular as their first choice for their specific creative purpose or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readers of specific dialect areas, some novelists have also created more "vulgar" dialect novels. In order to further popularize the text, many novelists have adopted notes or comments with guiding function in the narrative process. The legendary novelist not only intends to bring the external form of his novel to the popular book, but also embraces the worldly aesthetic taste into the novel text.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11CZW042) 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地专项重点项目“明清小说文本生成方式研究”(HDJDZ201608)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重岗;心的文学——明清小说略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王玉超;罗钊;;论明清小说的劝教艺术[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02期
3 欧阳珍;;关于明清小说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4 马婷;;明清小说读者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代表大会暨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简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姚晓黎;;《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简评[J];太原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万晴川;;探骊得珠 琳琅满目——评刘卫英博士《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J];学术交流;2009年03期
8 胡胜;;别开生面的解读——刘卫英《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评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田静;;评析明清小说中女性的现实复仇[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赵红梅;程志兵;;明清小说中的一种“农民”[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晓冬;;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仓显;;东方盐文化与明清小说[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3 莫其康;陈麟德;;明清小说与江苏兴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向峰;;明清小说序跋中的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5 陈敏;;明清小说词语札记三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莫其康;;兴化:明清小说的重要基地[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赵臻;;真理的双重指归——从明清小说中的佛道人物看其内蕴与本质[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8 陈建华;;《革命与形式》修订版后记[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向敬之;明清小说分析新视角[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南京审计学院 韩希明;明清小说中宗族兴衰的制度文化因素剖析[N];光明日报;2009年
3 刘天振;民间类书与明清小说[N];光明日报;2006年
4 宋益乔 苗菁;明清小说与运河[N];光明日报;2009年
5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葛永海 赵璐珊;谶验叙述:明清小说的一种重要结构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郑飞;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郑秋;看明清小说中的“德治”[N];中国审计报;2003年
8 王平;明清小说与“德治”[N];光明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郑文丰;六部经典明清小说勾勒明清文化[N];贵阳日报;2011年
10 龙瑜;网络创作莫少了思想的深度[N];中国艺术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胡海义;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陈心浩;明清小说评点范畴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金秀s,
本文编号:187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87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