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女性期刊小说研究
本文选题:五四时期 + 女性期刊 ; 参考:《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一直以来,学界对“五四”时期期刊小说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小说月报》、《小说大观》等刊物上,以女性期刊为原始文本,对其刊载小说进行分析的研究活动并不多见。由于在《新青年》的引领下,一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旧文学和封建制度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投身到创办报刊的事业中来。在此环境中,宣传妇女解放、维护妇女权益、反映和指导妇女生活的女性期刊也迎来了历史上的新高峰。该时期的妇女刊物,无论是栏目的设置还是刊载内容上都着重探讨女性解放的途径,具有极为鲜明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特征。由于域外小说的启迪,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印刷业的兴盛,促进了“五四”时期女性期刊的迅速发展,期刊小说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报刊杂志在促进域外翻译小说的传播与输出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女性期刊所刊载的域外翻译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来看,都紧随着时代脚步且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作为主要面向女性读者,并专注于解决与探讨女性问题的刊物,女性期刊无论从文章创作者、刊载作品的主题或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展露出了极强的性别特征。女性创作小说在当时已成为一种风气,无论是接受西方教育还是中式传统教育的女性都纷纷加入到期刊小说创作的队伍中来。小说的创作主题也大致分为“坚守传统”与“弘扬女权”两大阵营。“五四”时期,由于社会上下皆在倡导个性解放、婚恋自由、男女平等,在此情况下文学作品里的女子形象也从传统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转为了勇敢坚毅、能够独立思考的进步新女性,因此女性期刊中刊载小说也透过这些典型形象来反映出当时女性的各异角色追求。该时期的女性期刊不仅对中国期刊的现代化进程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且对研究女性文学及女性解放的进程而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periodical novels during the May 4th period has focused on the publications such as the monthly Fiction, the Grand View of Fiction, and so on. The stud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ovels published by the female periodicals is rare, taking the female periodicals as the original tex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Youth", a group of advanced intellectuals who advocated democracy, science, and opposed to the old literature and feudal system threw themselves into the cause of establishing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one after another. In this environment, women's periodicals, which propagandize women's liberation, safeguard 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reflect and guide women's life, have also ushered in a new peak in history. The women's publications of this period, whether in the setting up of columns or in the contents of the publication, all focus on the ways of women's liberation, which has very clear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Because of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foreign novel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the prosperity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it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periodicals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lso play a vi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and export of translated novels.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content, the foreign translated novels published in the women's periodicals during the May 4th period are closely following the steps of the times and have distinct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s a publication mainly for female readers and focusing on solving and discussing women's problems, women's periodicals show strong gender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the author of articles, the themes of published works or the shaping of typical female images. At that time, female novels had become a kind of custom, both western educatio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women have joined the ranks of periodical novel creation.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s divided into two camps: stick to tradition and carry forward women's rights.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period, because the whole society was advocating personality liberation, freedom of marriage and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images of women in literary works also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family girls" and "little Jasper" to brave and resolute. Progressive new women who can think independently, so the novels published in women's periodicals also reflect the different roles of women through these typical images. The female periodicals of this period not onl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periodicals, but also have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women's literature and the process of women's lib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山洪;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嬗变与小说中心地位的确立——文学中心主义论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银辉;;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的英雄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付建舟;;“小说界革命”研究导论——以四大小说期刊为中心[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4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龚红林;;整体性·集成性·过渡性——评《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J];云梦学刊;2009年02期
6 胡传吉;;小说群治理想之荣衰[J];小说评论;2010年02期
7 于晴;包莉秋;;论“小说界革命”视阈中小说的政治功利性[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8 闻树国;;小说不大气[J];艺术广角;1996年05期
9 王学钧;晚清“小说界革命”与小说市场[J];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03期
10 黄永林;“小说界革命”与启蒙大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军;;世纪初的小说神话——论“小说界革命”和言情小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沈传亮;;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张静芳;王建学;;五四时期文化格局论析[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丽;;五四时期罗素访京及其影响[A];中国近现代史料专题研究[C];2011年
6 张毓茂;;论郭沫若小说的时代特征[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7 王鑫磊;;从“青年与老年”之争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代沟[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王瑞莲;丁爱英;;浅论五四时期的“民主”、“科学”与现代的“民主”、“科学”思想之异同[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9 王岱英;;试论五四时期新诗中的爱国主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祁志祥;;梁启超美学:审美至上的“趣味主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伟;晚清译介的三种特色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李洁非;提取传统优长 以济当下创作[N];光明日报;2000年
3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梁景和;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嬗变[N];光明日报;2009年
4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艳;五四时期中东铁路工人两次大罢工[N];中国档案报;201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左玉河;重新认识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反孔批儒[N];团结报;2014年
6 马振方;小说·虚构·纪实文学[N];文艺报;2000年
7 吴泽泉;从“天下”到“全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惠州学院政法系历史学教授 关威;五四时期关于改良生活习俗的论争[N];团结报;2014年
9 高山;孔子及其学说在五四时期的命运[N];光明日报;2003年
10 陈漱渝;五四反传统精神之我见[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2 付建舟;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3 王晓文;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论纲[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5 周徐;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孟丽;论“小说界革命”的酝酿历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徐枕亚小说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章艳;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郭洪雷;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睿婷;五四时期女性期刊小说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7年
2 周楠;近代侦探小说中的都市元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婷芳;陆士谔翻新小说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胡倩倩;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编对小说教学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晶;五四时期小说中的疾病书写[D];山西大学;2015年
6 杨巍巍;瀹智莫如观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羿璇;梁启超与中国女权小说思潮的兴起[D];长春师范大学;2016年
8 吴悠;《云南》(1906-1911)杂志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冯敏;空白理论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婷;周文小说(1932-1940)的现代性追求[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5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88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