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
[Abstract]:The westernized connotation of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is not much, and it inher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 of science. As a result of practical and rational cultural thinking, the connotation of western science as a natural view or world outlook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as evolved into a outlook on life, reflecting the evolution from "scientific outlook on life" to "revolutionary outlook on life". Logically, modern Chinese writers not only write scientific literature, but also advocate and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al literary view of "life" rather than "science". Therefore, "science"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view of nature,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religious background of the West and directly serve the country and politics. Therefor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scientific saving the n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 In shor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 we review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practical identity, science-practical thought, science-practical form. It can be seen that its evolution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ractical spirit, although it is separate from western science, it is also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肇庆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寿桐;;论汉语新文学传统中的科学因素[J];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2 张剑;;从“科学救国”到“科学不能救国”——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的演进[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01期
3 周程;纪秀芳;;究竟谁在中国最先使用了“科学”一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4期
4 宋剑华;;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结盟的逻辑关系[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妍;;民初皖籍知识分子的多元化启蒙路径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2 黎保荣;;何为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02期
3 阎秋凤;司晓雪;;河南理工大学校歌的文化功能[J];河南教育(高教);2014年12期
4 蔡铁权;;“格物致知”的传统诠释及其现代意蕴——一种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14年06期
5 陶贤都;艾焱龙;;《妇女杂志》与中国近代的科技传播[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06期
6 张剑;;谷超豪:纠缠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数学人生[J];科学文化评论;2013年05期
7 肖朗;王鸣;;近代中国科学观发展轨迹探析——以清末民初science概念内涵的演化为中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朱寿桐;;论汉语新文学传统中的科学因素[J];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9 任冬梅;;从清末“科学小说”的流布看“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年01期
10 张冀;;错位的对接:论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构[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天瑜;;“科学”名词探源[J];中国科技术语;2008年03期
2 吴建广;;论德意志文学中的自然主义[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宋剑华;;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结盟的逻辑关系[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4 朱华;;近代中国科学救国思潮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06年03期
5 席泽宗;关于“科学”一词的来历[J];历史教学;2005年11期
6 朱发建;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中国人辨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欧阳跃峰;唐廷枢: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张剑;清末民初留美学生社团组织分析[J];学术月刊;2003年05期
9 刘泽生;唐廷枢与早期中国实用英语教学法[J];广东史志;2002年01期
10 朱寿桐;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寿桐;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规范笔谈[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4期
2 张莉;多向的思维 新颖的理论─—《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杨昌江;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主题[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现代文学的合理性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5 汪应果;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02年04期
6 卢学英;现代文学教学改革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7 徐志伟;“中国现代文学专家学术座谈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8 季玢;“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建构刍议[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本刊编辑部;关于设立“中国现代文学关键词”栏目的说明[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解志熙;《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共识纪要[J];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雪松;;20世纪初叶现代文学与现代出版的关系演变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王文英;;一个城市与文学的关系——上海的现代文学(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圣;;在高校《现代文学》教学改革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王卫平;;现代文学经典的厘定与当代文化建设[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陈伟华;;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以《阿Q正传》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哈迎飞;;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当代语文教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旷新年;;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8 朱金顺;;辑佚·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9 王润龙;;从中国现代文学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10 杨洪承;;上海与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的关系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三定;“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N];文艺报;2012年
2 袁盛勇;“中国现代文学”:命定会受到质疑[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杨阳 王泽龙;评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保昌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反思“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祝晓风;2005,,见证文学研究“史料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张清芳;日本现代文学如何摆脱困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易晖 中国现代文学馆;发掘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金惠俊 韩国釜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的韩文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张岩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现代文学中的神话书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颜同林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方言入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变革与现代文学的建构[D];苏州大学;2007年
3 赖斯捷;近现代湖南报刊与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雷启立;印刷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7 申宜f
本文编号:2354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35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