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

发布时间:2018-11-28 17:16
【摘要】:竟陵派是明末清初文坛上影响最广的文学流派,但因后人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读,竟陵派的文学史价值,迄今未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竟陵派领袖钟惺、谭元春等人,不仅在诗歌批评上有其成就,而且有志于古文辞。在对"文"之内涵的理解上,钟惺赞赏可"见之于事"的经世之文,强调"理义"之于文章的重要性;谭元春亦对正大、健拔的文风充满期待。在作者修养问题上,钟、谭强调文章作者的情感厚度、共情能力与学问识见,钟惺《史怀》中,更特别提出"诚"为"辞"之本。这些意见,对传统的古文观念既有"革",又有"因",体现了文学变革时期"新声"与"传统"的复杂关系。他们的文章创作,则从实践的角度表达了对深厚、诚挚的文人"性灵"的追寻。
[Abstract]:The Jingling School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literary school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but the value of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Jingling School has not been fully and objectively understood so far due to the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misreading by later generations. The leaders of Jingling School, Zhong Xing and Tan Yuanchun, not only have their achievements in poetry criticism, but also have an interest in ancient prose. In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Wen", Zhong Xiong appreciates the text of "seeing things"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 and meaning" in the article, and Tan Yuanchun is full of expectation for Zhengda and Jianzhu's style of writing. On the question of the author's accomplishment, Zhong and Tan emphasize the author's emotional depth, empathy and knowledge. In Zhong Xing's Shihuai, he puts forward "sincerity" as the basis of "ci". These opinions have both "revolution" and "cause"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ancient prose, which reflect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voice" and "tradition" in the period of literary reform. Their wri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e, expressed the pursuit of deep, sincere literati "spirit".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家祥;;中国哲学“诚”观念的深刻内涵[J];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2 丁秀菊;;“修辞立其诚”的语义学诠释[J];周易研究;2007年01期

3 杨柱才,杨爱群;朱子关于“诚”的义理疏解[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雅惠;;乱世文人的持守与展望:竟陵派的文章理论与创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孙俊才;石荣;;儒家文化的情感智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梁喜双;;试论修辞与中学语文[J];内蒙古教育;2016年02期

4 林雄洲;;“修辞立其诚”新辨——兼论周策纵持议之失[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5 陈承雄;;论子贡的修辞才能及修辞观[J];长春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6 陈雪军;;慎言不苟——论儒释道的语言传播理论之儒家篇[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7 刘佳秋;;平民化政治话语的修辞分析——从几个政治话语文本谈起[J];参花(下);2014年03期

8 丁秀菊;;论荀子对孔子立言修辞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许家星;;“更是《大学》次序,诚意最要”——论朱子《大学章句》“诚意”章的诠释意义[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孙建青;;大学生优秀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0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国良;;“修辞立诚”解[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海明;试论中国古代诚信思想的三次转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3 朱玲;“修辞立其诚”: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兼与古希腊修辞理论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姜飞;“修辞立其诚”新解[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现臣;《论语》中的“诚”与“信”[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6 王廷贤;“修辞”考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希杰;略论“修辞立其诚”[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功谊;竟陵派崛起成因及文学思想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郑利华;;陈广宏《竟陵派研究》刍议[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3 王昕;;近三十年竟陵派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曹春茹;;朝鲜文人对竟陵派的褒奖与责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陈小英;;重情求真——竟陵派文学思想的进步色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6 邢满;;晚明“竟陵派”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考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7 翟勇;;竟陵派与晚明闽地诗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王晓顺;竟陵派诗论及其源头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6期

9 李圣华;重估明代学术价值建构“明学”研究新体系——从竟陵派“学殖浅陋”谈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李圣华;;清初人论竟陵派平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韵雯;《古今图书集成》中的竟陵派[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刘静;语言陌生化与竟陵派诗风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3 童小丽;《民国诗话丛编》中的竟陵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雷群州;竟陵派散文美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宇;晚明竟陵派诗歌理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7 郜卫博;竟陵派诗学观探幽[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卓;晚明诗话中的竟陵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9 李苏娟;马之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63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363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