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人民性思想的理性梳理与当代“大众文化”现象分析
本文关键词:文艺人民性思想的理性梳理与当代“大众文化”现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社会,商品化与科技理性膨胀,不少文艺作品的人文精神缺失,价值导向混乱,文艺批评应予以积极的引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解决这场文艺与商业的征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根本点是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认识与践行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使当代文艺坚守文艺人民性思想的价值向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内涵是历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关注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艺与历史的关系,同样关注文艺与人的关系。他们是以人民大众的自由解放与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文艺的终极目的。正确处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马克思文艺理论的核心课题。但由于教条主义与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只强调文艺的历史精神而遮蔽人文精神,由此而导致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考与论述,也只能陷入“见物不见人,,的陷阱。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复归;历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完整面貌得以呈现,从而发现文艺人民性思想的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文艺与人民关系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走上了正确的途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命题是对文艺与人民关系的论述,毛泽东的“文艺人民本质论”,邓小平的“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习近平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构成了文艺人民性思想的重要内涵。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应作用于实践。要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精神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迫在眉睫,同时,正确处理好文艺的人民性与艺术规律以及“大众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对于净化中国当代文艺创作环境至关重要。本文第一章论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文精神的理性复归,文艺人民性思想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范畴,对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完整而科学的阐释,必须以人文精神的回归为前提;第二章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的理论构建与实践,重点阐释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想观点;第三章通过对当代文艺现象的考察,强调必然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大众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艺人民性 人文精神 历史精神 大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第一章 “人文精神”的理性复归与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完整揭示12-21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历史精神与人文精神12-17
- 一、“人”的本质的理论确认12-15
- 二、历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15-17
- 第二节 当代人文精神的理性复归17-21
- 一、“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正名17-18
-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现18-21
-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探讨21-38
- 第一节 “大众文艺观”理论观点的初期建构21-23
- 第二节 毛泽东的人民文艺观23-30
- 一、人民是文艺的主体24-27
- 二、文艺的人民化27-28
- 三、人民的文艺化28-30
- 第三节 邓小平论文艺与人民的关系30-38
- 一、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30-32
- 二、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32-33
- 三、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33-35
- 四、文艺判断标准35-38
- 第三章 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大众文化”现象分析38-47
- 第一节 导向性与规律性的统一38-40
- 一、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38-39
- 二、坚守文艺自身的审美规律39-40
-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40-47
- 一、“大众文化”的基本属性40-42
- 二、“大众文化”的创作语境与走向探索42-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谓人文精神[J];新长征;2000年01期
2 姜艺,王丽娟,马玉成,孙建翠,胡鸣;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01年03期
3 刘京希;“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2001年04期
4 杨方;哲学的人文精神功能[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赵庆杰;塑造人文精神 提供终极关怀[J];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03期
6 薛留成;体育与人文精神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7 孙伟平;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2年12期
8 徐惠民;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9 季相林;市场经济呼唤人文精神[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人文精神与今日社会[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丽莎;;人文精神的护理实践[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新汉;;文化、自由和人文精神[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许雯丽;;浅谈人文精神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涂万作;;行走写作: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对话[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华;;试论在电脑写作时代如何高扬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常江;;写作需要承载与发展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黔辉;;写作:人文精神的接力棒[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修银;;人文精神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云;;让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闪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人文大学副校长 陆祖汶;“人文精神”之我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程倩春;人文精神:传统与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宫希魁 戴学章 曲真儒;人文精神:现代化城市之魂[N];辽宁日报;2000年
4 仇忠海;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N];文汇报;2003年
5 赖邦凡(作者系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提炼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原则[N];重庆日报;2006年
6 苟欣文 郭诏彬;培育当代重庆人文精神 提升重庆发展精神动力[N];重庆日报;2006年
7 邵康庆;重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杨力叶;重视人文精神是全体桂林人的责任[N];桂林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杨力叶;人文精神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N];桂林日报;2007年
10 许承纪;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人文精神?[N];桂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桂芳;数字化技术时代中国人文精神解读[D];东北大学;2008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7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萍;中西法的人文精神发展之比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梁向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志伟;论和谐社会视野下人文精神的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车丽娜;论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协调发展[D];长安大学;2010年
5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的建构[D];郑州大学;2006年
9 刘军;论法律中的人文精神[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凤;试论网络人文精神及其建构的实践基础[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文艺人民性思想的理性梳理与当代“大众文化”现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