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之前“复活”型民间故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7:34
【摘要】:在故事中“复活”即指一个人物死亡之后又活过来的过程,作为人们对拒死恋生本能的反映“复活”这一母题在民间故事中由来已久并经久不衰,“复活”型故事就是以“复活”为核心母题的故事。本文以唐代之前的复活型民间叙事文本资料为基础,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结合社会文化背景,运用故事学理论来考察“复活”民间故事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意蕴及故事形态特征。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选题来源,随后介绍关于“复活”型民间故事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着重考察新世纪以来国内的研究状况。通过对唐代之前“复活”型民间故事研究的学术反思,探讨本文的可行性。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等情况。第一章从各民族神话叙事中探寻“复活”母题的起源。神话研究表明“复活”母题的产生有着原始文化基础,原始人的神话思维和原始宗教仪式使得众多民族都拥有相似的复活神话。将自然人格化了的复活神话作为一种对世界的解释显示出“复活”这一母题的原型依据:“复活”是对植物死亡-再生的隐喻、对循环生命模式的模拟和对原始宗教仪式的再现。复活神话具有奇特想象的真实性、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性和拒死恋生的鲜明情感性等三个特点。第二章以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复活故事作为考察对象,从秦简中记载的《师春》、《丹》等早期志怪故事和汉代《列仙传》等仙话故事中探寻秦汉时期“复活”故事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秦汉时期“复活”故事不再仅当作解释来使用而被赋予更多社会意义,复活的主人公的身份多为普通人,复活之过程也逐渐奇异而丰满。《师春》中越姬的复活背后有着伦理原因,《丹》中丹的复活带有倡导节葬的社会规劝目的,而《列仙传》中仙人的复活是方士们在用永生掩饰死亡的残酷,表现了在宗教思想影响下人们寻求长生不死的努力。第三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的复活故事为主要考察对象,首先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以“复活”为核心母题的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复活”母题在故事中的分布做了概况整理。随后对这些复活故事根据死亡原因和复活缘由的不同做出归纳,故事中的死因主要有病死、他杀、因情致死、溺亡及其他,复活的缘由有寿命未尽、贿赂阴官、得假暂归、因情复活及其他。综合死亡-复活过程可将故事分为:阴司遣还复活型、开冢复活型、因情复活型及其他复活类型等四种复活故事。第四章主要对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复活故事进行分析,将具体叙事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相结合看分析复活故事的文化内涵。相比复活神话,先秦两汉时期的复活故事体现了秦汉时期人们对死亡认识的发展、对“鬼”及冥界的建构等文化内涵。魏晋以来的复活故事则从具有的真实与虚构的双重特性及“复活”母题中的多元思想交融这两方面变化展开阐释。延续自神话时期复活故事的真实性传统,志怪中的“复活”型故事也是作为真实事件被记录者采录的,不仅复活这一情节具有真实性,复活故事的背景中也蕴含了社会现实因素;同时故事在讲述中将“复活”过程不断丰富,也加入了文学虚构,使其显现出带有虚构性的小说化端倪。复活故事虽然在离奇曲折中淡化了功利性,“复活”母题仍还体现了儒家化的阴阳五行思想及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多种宗教思想;此外因情复活型故事也展现了当时民间社会对情感的肯定与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凌云;;2015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综述[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年01期

2 漆凌云;;2014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02期

3 武鹏冲;;“述评”到“个案”——刘魁立的民间故事研究[J];大众文艺;2014年10期

4 刘魁立;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5 漆凌云;;基于高被引视角的近四十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02期

6 贾放;俄罗斯民间故事研究的“双重风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孙正国;叙事学方法:一段历程,一种拓展——关于20世纪民间故事叙事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古大勇;;多维的研究视野与现代的价值观照——评戴冠青《想象的狂欢——作为文化镜像的闽南民间故事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乌力汗;;赫哲族民间故事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10 马晓琴;;回族民间故事研究综述[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晓萍;;民间故事研究的本质[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2 巫瑞书;;钟敬文与传说学[A];纪念钟敬文诞辰一百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柴楠;民间故事的生成与接受[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晨宁;唐代之前“复活”型民间故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皮听雨;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民间故事述评(1970至2000年)[D];湘潭大学;2016年

3 古丽孜帕·茹杂洪;罗布淖尔民间故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4 贡巴扎西(gompa Tashi);藏族口传故事的内容及其类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5 杨秋丽;中国民间故事近30年研究回顾与总结[D];湘潭大学;2013年

6 周超;刘守华民间故事研究述评[D];湘潭大学;2014年

7 赵婷;嘉定民间故事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欣;辽海民间故事中的性别角色[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邵永;土家族民间故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娴;《绿房子》的叙事风格及其文本意义的探析[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8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88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