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红楼梦》地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2:46
【摘要】:本论文首先系统梳理前人对地名的研究尤其是《红楼梦》中地名研究的现状,然后按照《红楼梦》地名特点——虚实结合和《红楼梦》地名性质——“天人合一”相结合的标准,遵循系统层次性,包容周遍性,简单明了性的原则,对《红楼梦》中地名进行分类,先分出现实与虚幻两大类,再分别按照地名性质——“天人合一”来展开,也即按照其基本属性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两类,自然地理实体包括山体和水体;人文地理实体包括有行政区划、机构、道路交通、人工建筑等地名性质种类。随后分别从文化和语言两个方面入手,在论文的第三章研究《红楼梦》地名的命名基础和命名理据,在第四、第五章研究《红楼梦》地名的语言要素和语用分析,最后进行小结并反思不足之处。本课题通过对《红楼梦》地名进行穷尽式研究分析得出,《红楼梦》中的多数且重要的地名主要分布在前八十回,现实地名与虚幻地名交相辉映,给人亦真亦幻之感。且种类丰富,尤其是现实地名,几乎涵盖所有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体。从文化方面看,《红楼梦》地名的命名基础主要基于语言方面的汉语声调美、音节简单和意义丰富三个方面,社会方面主要受经济和思想的影响,心理上受趋吉避凶、避俗求雅和民族心理的左右,以及文化方面主要受到社会文化和曹雪芹个人文化水平及素养的影响。而其命名理据主要有取自现实社会生活;取自宗教、传说、诗词曲赋;语义双关命名和以地理自然景观命名等四个方面,来源广泛。从语言学来看,语音上巧用平仄和谐音,词汇方面主要以色彩词和多义词的运用为主,语法方面地名专名和通名的构成成分多样,结构丰富。同时,《红楼梦》地名也将语用含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巧用谐音和违反合作原则的语用策略,通过修辞格、关联和语境等推理方式能够推断出《红楼梦》中地名深刻的语用含义,并且充分发挥标记识别、讽刺揭露和寓示暗含的语用功能。总之,《红楼梦》中地名将地名、文化和语言巧妙地融为一体,文化和语言影响着地名,地名也承载着文化和语言。
【图文】:

地名,《红楼梦》,宗教,显著特点


图 1—1《红楼梦》地名中住宅类建筑地名、宗教地名以及虚幻地名这三种类型最多,且最具特色,构成了《红楼梦》地名类型的最显著特点。(二)《红楼梦》地名类型

地名,行政区划,政区,中行


图 1—4中行政区划类地名总共有 47 个,占总地名数的 1 38,,国外行政区划地名有 9 个;国内行政区划地名级以下行政区划(包括府、道、县、州、庄、村等 7 个,区域性地名有 3 个。由此行政区划地名便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11;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珍婷;;地名命名的修辞学阐释[J];中国地名;2015年06期

2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论新疆喀什的地名分类及其文化内涵[J];新疆地方志;2013年04期

3 董晓晓;贾文毓;;浅谈地名的命名分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4 刘美娟;;中西地名命名及文化意蕴比较[J];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5 鲍尝君;陈冬梅;;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12期

6 邓慧蓉;从中国地名透视汉族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J];学术交流;2003年12期

7 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张孔彰,任国钧;汉语方块字的优越性与其世界地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何自然;语用含意推理和照应[J];福建外语;2001年04期

10 陈桥驿;中国古代的地名研究[J];中国地名;200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亚融;陕北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2 蔡馥谣;从符号学角度看《红楼梦》中色彩符号“红”与“绿”的德译处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沈意如;南京街巷名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付会太;南阳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D];安徽大学;2010年

5 洪伯瑜;《风土记》地名起源传说与中国地名起源传说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0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0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