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风土、传说与历史记忆:鲁北地区的大禹传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4:58
【摘要】:大禹治水传说在中国古史传说中和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书中有大量相关记载。古人相信大禹实有其人,大禹治水实有其事。顾颉刚先生认为大禹治水只是神话,大禹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发起现代疑古运动,并因此形成颇具特色的中国现代神话学、民俗学研究流派。自从疑古派发现对大禹和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真实性的质疑以后,该问题就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同时该问题也涉及到传说的历史真实性问题。传说与历史真实性的关联是传说区别于民间故事、神话的一个根本性特点。一个传说,总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具体的纪念物有关,因此,传说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应该成为传说研究的核心问题。不过,受顾颉刚故事学研究范式和民间文学研究视野的影响,中国学术界一直忽视了对传说历史真实性的研究,而是仅仅将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故事进行研究。大禹治水传说广泛存在于鲁北的禹城、博山、寿光、潍坊等地,这些地方也都有与这些传说相关的历史纪念物,比如禹王亭、禹王山、禹王河、禹王庙等,有些传说和古迹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这些传说和古迹所在地大都位于河流下游,历史上深受洪水之患,大禹治水传说之所以在这些地方发生和流传,必定有其真实的历史和地理原因。本文即主要以鲁北地区禹城市的大禹治水传说和相关古迹为调查和研究对象,探讨传说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以禹为名》,根据鲁北和禹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禹城建置沿革史,考察地方志和古代文献中关于禹城大禹治水传说和相关古迹的记载,指出禹城之得名以及鲁北大禹传说的发生、流传,与鲁北地处洪水频发的九河下游密不可分,禹城得名与其地有禹息故城有关,禹息故城表明这一地区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传说流传。“禹息”意味大禹生息之地,其得名可能跟殛鲧于羽郊、鲧腹生禹的神话有关。禹城之得名和禹城大禹传说的流传,表明地名的获得、地方传说的发生,与一个地方的风土地理密不可分,地名和地方传说中保存了古老的历史记忆,要理解地方传说及其真实性,归根结底要求诸一个地方的风土地理。第二章《古丘传说》,考察与禹城大禹传说有关的十里望具丘的历史和传说。由于禹息故城之真实所在后来史志中均无明确的记载,因此,最晚到明代,禹城的地方文人和地方长官即根据地方传说,指定禹城以西十里的十里望土丘为大禹治水的遗迹,并命之为“具丘”,即今禹城禹王亭大禹文化博物馆之所在。实际上,此丘在明代就已经有“禹王台”之名,“具丘”之名纯属误解,但却因载诸方志和官方的确认而站稳脚跟。明清时期,在禹城出现了多处与大禹治水相关的文化景观,如禹迹亭、禹王庙、泰禹楼等。民间传说导致了与之相关的文化景观的兴建,而文化景观作为历史记忆的纪念物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传说的传播和传承,强化了历史记忆。第三章《书写传说》,考察1980年代“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搜集、编纂和出版活动导致的对禹城大禹传说的重构。这次活动的成果反映在《禹王亭下的传说》一书中,此书收集了数十篇与禹城的风光、名胜、古迹、寺庙、古冢、地名有关的地方传说,其中《禹王治水的故事》就是关于禹王亭所在地具丘之来历的传说,这一传说文本有明显的文人编造和创造的痕迹,整理者本人也确认了这一点。这一文本虽属整理者的再创造,但确实是以当地流传的具丘传说为基础的,而整理者不惜违背民间文学收集的基本原则,对此传说进行过度的文学加工,并用这一传说命名整部禹城民间文学集成,正反映了这个传说在禹城文化记忆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章《再造禹迹》考察20世纪以来,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非遗保护等事业的兴起,禹城市基于当地大禹治水传说和相关名胜古迹,致力于再造大禹文化景观,以提高社会各界对禹城大禹文化的认知度,提升禹城的知名度。这些新造文化景观,如大禹文化博物馆、大禹公园、大禹治水群雕像、大禹文化水利风景区等,无一不是植根于禹城古老的大禹传说,同时有都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过度阐释的问题,极大地改变和重构了禹城的大禹文化记忆,掩盖了禹城大禹治水传说的本来面目。通过对鲁北地区大禹治水传说发生、传承、流变过程的考察,表明禹城的大禹治水传说和禹城之得名为禹城,确实保存了古老的历史记忆,说明禹城所在的鲁北地区,可能正是大禹治水神话的早期发生地和流传地之一。
【图文】:

禹城,地质结构,黄河下游


图1-1:位于黄河下游的禹城逡逑德州地区成为九河所汇之地,是由其地质结构决定的。地质学的研逡逑究表明,德州全市处于华北地台的中部。境内以齐河一广饶断裂为界,逡逑分为南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其南为鲁西台背斜,北为辽冀台向斜。鲁逡逑西台背斜内有淄博一茌平坳陷区;辽冀台向斜内有埕宁隆起、临清坳陷逡逑及济阳坳陷区等。境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的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次逡逑为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北北西向。自南而北,有齐河一广饶断裂、陵县逡逑一渤海农场断裂、边临镇一羊_庄断裂及沧东断裂等台条主要断裂带。逡逑境内除埕宁隆起区以外,基本以坳陷区为主,因此造成了德州地区地势逡逑低洼、九河所归、水涝频发的地理条件。?逡逑除了黄河之外,流经德州的跨省河流还有卫运河、漳卫新河,跨市逡逑的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和马颊河,以上河流除黄河外,均系海河流逡逑域南系。除跨省、市大河外,市内有大于1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较大逡逑

八景,县志,禹城,洪水


禹有数丘,独此丘为高,,故禹之景,必以此为首称云。逡逑禹帝今何在,具丘常不改。逡逑年年春草生,神功被千载。逡逑望处随f煸洌擦縻崂牟āe义辖栉实乔鹑眨颐偶妇e义暇咔鹨坏峭鑈娮揄Αe义现两袼那辏从屑溉松希垮义系翘鞒饲锓纾淌騊櫮恐小e义像┟窈闪J常忌裼砉Αe义匣牢┭罢桑胶樗帧e义鲜藢彻牛唤庥剿仗āe义嫌砻蚬叛铮晃鸫嫱觥e义献惹鸫嬗砑#寥郎怨狻e义稀

本文编号:2590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0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