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人对词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0:36
【摘要】:词法,即词的创作法则和技巧的总称。词这一文学样式,始于唐,在两宋发展至巅峰,此后文人的词创作很难能超越前代。宋人对词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为了创新词的创作,以及试图挽救渐渐衰微的词体命运,他们总结创作经验,探究作词法。宋人对词法的研究承载着有宋一代文人们对词的独特审美特征以及他们时代的精神。《词源》和《乐府指迷》是宋人对词法的研究的理论结晶,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指导的意义。本文将从这两本着作出发,并结合其他词话以及诗话中,重点研究其中的词法理论,从中探讨宋人词法研究的形成与其研究之得失。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对“词法”做了简单的释义。第一章、第二章分别对沈义父《乐府指迷》和张炎《词源》中的词法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对其分别从音律论以及创作技巧论两方面进行展开。创作技巧论又从:章法技巧、句法技巧、字法技巧、艺术手法技巧、命意技巧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对张炎与沈义父两人的作词法作比较。以前两章对两人词法理论的分析为基础,从音律、章法、句法、字法以及其它形式上的内容进行比较。第四章是其他词话和诗话中的词法研究。宋人研究词法的专著虽只有《词源》和《乐府指迷》两本,但在其他词话和诗话中亦有不少论及词法内容。本章从词话和诗话两方面,分别论述了苏轼及其弟子门生、李清照的《词论》和王灼的《碧鸡漫志》这些词话的词法内容,以及诗话中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和姜夔《白石道人诗说》的词法研究。第五章是宋人词法研究的形成。论述了宋人词法研究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经验的总结,到对规律的探索,再到对具体的技巧层次,是从“形而上”再“形而下”层面的过程。在形成过程中并吸取诗法、文法研究的精华,融会贯通,构成词法理论。最后第六章,论述宋人词法研究的得失。宋人词法研究维护了词体本色,促进了词学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亦是巨大的,但同时也存在有其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季;“负左右之耿介”训释[J];求索;1989年06期

2 杨佐义;张炎《词源》论词标准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6期

3 邓承奇;张炎《词源》新论[J];齐鲁学刊;1989年03期

4 胡玄;;论《词源》的层次与张力[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徐文武;;论《词源》的词法理论意识[J];作家;2008年08期

6 许超杰;刘崇德;;《词源》版本源流考[J];文艺评论;2014年12期

7 刘崇德;许超杰;;《词源》卷上是伪托之书——元起善斋抄本《词源》卷上真伪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王昊,张秋爽;《词源》片论[J];殷都学刊;2005年01期

9 郑海涛;;《词源》释义商榷一则[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胡国梁;;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认识[J];阵地与熔炉;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永济;;诵帚词筏[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辑)[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齐超(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小康社会”的意义传承[N];中国改革报;2004年

2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 姜兰志;“拾级”无关“上下”[N];语言文字报;2019年

3 敬文东;《豹典》:一部关于豹子的观念史[N];中华读书报;2016年

4 张仁山;翡翠名称的特征[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放;金元词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梅;宋人对词法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杨睿;论张炎《词源》的传播及其影响[D];湖北民族学院;2017年

3 胡玄;论《词源》的层次与张力[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4 梁淑丽;张炎《词源》批评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5 蒋葵;《乐府指迷》接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6 镇聪;张炎咏物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恋;《词源》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0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0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