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宛陵群英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03:09
【摘要】:宋元之际,宣城诗歌文学较为发达,不但产生了以梅尧臣为代表的本土诗人,而且出现了一部重要的诗歌合集《宛陵群英集》。元代汪泽民、张师愚二人为整理宋元以来众多宣城诗人的诗歌,共同编纂了《宛陵群英集》,这部诗集上自宋初,下迄元代,得诗一千三百九十三首,分古今体订为二十八卷。其后因年代久远失传,今日所见之《宛陵群英集》,实为清人编纂《四库全书》时辑录《永乐大典》各韵内所录诗歌而成。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旨在挖掘《宛陵群英集》的文学价值。第一章整理分析《宛陵群英集》的作者及版本问题,《宛陵群英集》编者为元代汪泽民、张师愚二人,所编《宛陵群英集》清代版本共有诗人129位,收录诗歌746首,分为十二卷。第二章对《宛陵群英集》诗人和诗歌进行整理分类,《宛陵群英集》所录诗歌体裁广泛,题材丰富,除传统诗歌类型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诗。第三章对《宛陵群英集》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在诗学观念上,汪泽民偏向“政教派”,提倡诗歌的风雅传统,而张师愚则较为通达,更为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这部诗歌合集所录古体诗自由灵活,善用典故,所录近体诗格律工整,清丽典雅。第四章在梳理《宛陵群英集》诗人关系的基础上,对宋元时期宣城诗人的继承关系进行探究,从宋代“宛陵派”到元代“宛陵派”,能够看出《宛陵群英集》里面的诗人具有相当明显的家族化、群体化特征。宋代“宛陵派”以梅尧臣为代表,宣城诗歌文学开始兴起。元代“宛陵派”多为诗人群体,出现了很多声望很大的文学家族。《宛陵群英集》开创了宣城地区编纂诗歌合集的文人传统,在时间的层面上,《宛陵群英集》上承“宛陵体”的诗歌风雅,下启《宛雅》诗集的编纂。在空间的层面上,《宛陵群英集》代表了元代南方诗歌文学发展的面貌。正如清代文人所云:“此集虽仅一乡歌咏,亦可云文献之征矣”。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朋;罗海燕;;元代宣城贡氏之儒士家风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2 翟朋;;遗民与隐士之间——元初宣城贡氏之隐逸特色及其审视[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乔梦冉;;贡师泰师承交友考述(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陈开林;;《全元文》失收汪泽民佚文八篇辑补[J];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乔梦冉;;贡师泰师承交友考述(上)[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6 赵贤慧;;元代安徽地区作家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略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许总;;以文为诗:唐宋诗格的创变与整合[J];文学评论;2014年03期

8 王树林;;元代贡氏三家诗文集考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涂序南;;论宛陵体[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张建伟;陶金红;;论宣城贡氏的家族传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顾世宝;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婷婷;贡师泰及其《玩斋集》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乔梦冉;贡师泰年谱[D];集美大学;2015年

3 岳峰;贡师泰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1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1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