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生态批评视域下师陀的城乡书写

发布时间:2020-03-21 02:09
【摘要】:师陀是一位乡土作家,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走上文坛。他生于乡土,流落都市。他对家乡有着既热爱又愤恨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土地满怀眷恋,另一方面对这土地的日趋没落和停滞不前深感愤恨。流落都市后,他陷入怀念和批判的双重情绪中,对被欲望浸染的城市极其反感,对乡村和谐均衡的自然生态充满怀念。“浪子”的人生经历让他不断徘徊于城乡之间,在焦虑中探索,在失落中寻找。生态批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文学评论模式。这个兴起于西方的批评方式在传入我国后不断发展。国内学者在西方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探究,逐渐使这一批评样式丰富起来。他们认为生态批评不仅应该重新探讨人对待自然的态度,还应关注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当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时,社会生态和人的精神生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以生态批评的视角研究师陀的城乡书写,不仅有助于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态。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前三章分别研究师陀城乡书写中所展现出来的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对社会生态的批判,以及对精神生态的探索。在第一章中,笔者研究了师陀作品中对自然生态的描写,认为他看到了乡土早期“天人合一”的美好,并对在现代文明影响下不断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深感忧心。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师陀笔下的社会生态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他展现了乡村社会的滞后发展和都市社会的混乱,展示了一种“无处可归”的焦虑心理。在第三章中,笔者研究了师陀城乡书写中不同空间形态下生命个体荒芜的精神生态,揭示了师陀作品在客观上体现出来的对生态终极意义的追求。最后一章研究了师陀城乡生态书写的原因和意义,肯定他对解决当下愈来愈紧迫的生态问题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师陀城乡书写的生态意识为基础,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其所展现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师陀城乡书写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为当下解决严重的生态问题提供镜鉴。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上海文学生态与师陀的创作选择——以《夏侯杞》为个案[J];现代中文学刊;2019年01期

2 王斯蓓;齐晓翠;李丽;高伟;;分饮那自醉的苦酒——论师陀小说中的“还乡”情节[J];文教资料;2011年03期

3 李丹梦;;“杞人创伤”的生存美学与“历史化”——师陀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马国平;;师陀致徐开垒未刊书信六通[J];新文学史料;2018年03期

5 徐自豪;;师陀故居[J];现代中文学刊;2017年04期

6 杨凯芯;;复杂的“平衡”与“新颖”——论师陀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7 ;首届师陀小说奖征稿启事[J];大观;2019年03期

8 ;首届师陀小说奖征稿启事[J];大观;2019年04期

9 ;首届师陀小说奖征稿启事[J];大观;2018年07期

10 ;首届师陀小说奖征稿启事[J];大观;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纳;;师陀创作的艺术个性[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王红玉;;生命伦理的暖色调——师陀作品的自然主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敏;师陀的“现代”中国经验书写及其意义[N];文艺报;2017年

2 刘增杰;与作家师陀相遇[N];文艺报;2017年

3 白春超;师陀乡土小说的象征化取向[N];文艺报;2017年

4 慕津锋;师陀致巴金的一封信[N];文艺报;2017年

5 立文;师陀信谈《大公报》文艺奖[N];文艺报;2017年

6 孔范今;一部别开生面的“师陀论”[N];光明日报;2008年

7 马国平;师陀关于“聊斋”草稿本的悬案[N];中华读书报;2014年

8 邓伟志;连载与连续[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U,

本文编号:2592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2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