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古典传统视域下的吴组缃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4:12
【摘要】:截止目前,学者们关于吴组缃小说的研究,多聚焦于其“社会剖析派”作家的一面,而忽略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吴组缃从小在蒙塾接受传统教育,他于1929年夏天考入清华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院专攻中国文学,这种教育经历,使得其身上积淀着古典传统文学的精神给养,这在其作品中也有着隐或显的呈现。在中年和老年阶段,吴组缃将精力投入于教学工作和古典文学研究之中,古典文学与他联系紧密。古典传统影响了他的精神气质和创作趋向,因此,本文从古典传统视域观照吴组缃的小说创作,挖掘吴组缃在不同层面上与中国古典传统之间的联系。吴组缃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儒家精神的内在联系,即作品精神与儒家入世精神一脉相承。不管是早期对家乡和女性的关注,还是后期摆脱了这种狭窄的视野,放眼于整个时代,吴组缃一直秉承着积极的入世精神。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主张文学在特殊时期应有特殊的功用。如抗战时期的作品,吴组缃本着爱国精神,为民族和人民谱写了一首精神的战歌。在多种文学维度下吴组缃采用中和的观点,使其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左翼文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受其桎梏,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凝结其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化解阶级性与人性的矛盾,从而拥有个人的文学视景。在叙述方法上,吴组缃对“春秋笔法”进行承继和化用。吴组缃时常提到刘知几的《史通》,表达出对“春秋笔法”的赞同,其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春秋笔法”的影响。如,吴组缃作品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表现出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不影响不引导读者的想法,客观描写之中自有分说,这与明镜照物不谋而合。人物描写中不仅有歌颂还应该有揭露,则是遵循了清浊必闻的原则。微而显的传统,使得吴组缃用词简洁,而意蕴无穷。吴组缃感时忧国,其作品呈现出谐隐怨刺的书写传统。写作激情和“孤愤”是讽刺的起点,在五卅惨案和帝国主义殖民的年代,民族之爱、民众之怜、剥削阶级之恨尤为激烈。这种“愤”多关注社会的黑暗与肮脏,写出时代情绪,表达吴组缃对剥削阶层的讽刺和无情的鞭笞。吴组缃本人说过其与日本“幽默”式讽刺的区别,他的作品将谐隐怨刺表现得淋漓尽致。古典传统文化影响并渗透到了吴组缃的创作意趣与审美中。古典文学与吴组缃有紧密的联系,成为其文学创造力的根基,提及的人却很少。因此,古典传统视域对于吴组缃的研究很有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组缃的尺度[J];文史天地;2015年12期

2 罗雪松;刘丽静;;论吴组缃小说的对话艺术[J];名作欣赏;2016年05期

3 姜炳炎;;老舍也耍小聪明[J];晚报文萃;2016年12期

4 姜炳炎;;吴组缃一生真性情[J];中国老年;2016年01期

5 唐宝民;;吴组缃的尺度[J];高中生之友;2016年24期

6 杜瑞文;;挠痒痒[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7年01期

7 孙影;;《兩竹山房》:环境与意象的对比反差[J];芒种;2017年12期

8 宫立;;吴组缃佚简两封[J];上海鲁迅研究;2015年04期

9 杜瑞文;;“真人”吴组缃[J];文存阅刊;2016年01期

10 程毅中;;吴组缃先生教我们怎样读小说[J];文史知识;199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宫立;吴组缃关于《红楼梦》的一封佚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王德亭;原始阅读方高雅[N];淄博日报;2017年

3 宫立;吴组缃致陈中凡书简[N];中华读书报;2015年

4 袁良骏;斥《吴组缃畅谈钱钟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范旭仑;《钱钟书批注〈吴组缃畅谈钱钟书〉》辨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凸凹;精致的写家[N];中华读书报;2018年

7 谢孟;吴组缃:小说家讲小说[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朱向前;黄金时代的文学记忆[N];文艺报;2018年

9 段宝林;多面统一的学者吴小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钱文辉;沐浴求实与民主之风(下)[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雅;中国古典传统视域下的吴组缃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卢雨蔓;吴组缃小说与皖南文化[D];扬州大学;2018年

3 马文;吴组缃小说创作中的“叙事修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冯芽;吴组缃小说《山洪》版本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5 夏慧敏;吴组缃小说的乡土叙事[D];南通大学;2017年

6 何红梅;吴组缃与社会分析小说[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琦;论吴组缃小说的史传笔法[D];扬州大学;2008年

8 徐晓梅;吴组缃小说创作与徽州文化[D];扬州大学;2012年

9 潘荣妹;乡土文学的传承与超越[D];安徽大学;2012年

10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2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2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