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孙惠芬乡土小说的伦理叙事

发布时间:2020-03-21 04:36
【摘要】: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也说“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2)”,这几千年以来,乡土伦理一直维持着乡土社会的秩序,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社会状态。而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随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改变了乡村长达几千年来的生产方式,而且从精神文化的层面改变着人们所赖以生存的乡村伦理体系。在这大时代的变化下,探究农民群体在社会转型期的生存、文化和精神的转变,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孙惠芬,作为当代的一名乡土作家,对于农民心灵世界的关注,乡村女儿的身份以及所具有的乡村生活经验,这些都使得她将书写视角聚焦在乡村世界农民的灵魂深处,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伦理的剧烈变迁。同时,作为创作主体,孙惠芬在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叙事中,也具有独特性的意义。这主要表现为她立足民间道德悬置的叙事姿态,在传统和现代的双重文化立场下所呈现的矛盾心态。还有,在女性身份立场下,她对乡村女性命运的特别关注,所展现的女性写作自觉。此外,在艺术上,孙惠芬也体现出“日常化”的叙事倾向和对人物心灵世界挖掘的特点。这使得她的乡村伦理叙事不仅在内容上彰显出独特而典型的意义,同时也丰富了乡村叙事的审美风格,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探究。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做出阐释,同时对文中的“乡土小说”和“伦理”概念做出界定。其次,对孙惠芬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概括,继而呈现本篇论文的创新点及难点。随后,对文学中的乡土伦理变迁做出梳理,力图在乡土文学的伦理脉络中把握孙惠芬的创作。论文的第二部分,即第一章到第三章,梳理了孙惠芬乡土小说中主要呈现的伦理变迁。第一章探究了在城乡的两重空间中农民生存伦理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土地伦理向现代商业伦理的转化,以及在现代性的吸引下出现的大量渴望进城的农民。孙惠芬着重关注这一生存伦理变化下,农民的“故土情结”和向城的“精神畸变”所展现的身心错位的精神困境。第二章展现了时代变化下,日趋涣散的家庭伦理,主要体现为家庭伦理的失序和血缘亲情的淡漠。第三章洞察了城市化进程中,在农民工进城打工背景下,男性缺席对传统乡村两性关系造成的冲击。同时对乡下进城女性的情爱追求进行考察,阐析其在城市化渴求下以婚姻和身体作为手段,呈现的异化的情爱特点。第三部分为文中的第四章,主要结合孙惠芬的多重文化立场,从而对作家主体的写作姿态进行分析。在乡土伦理叙事的过程中,孙惠芬的农裔作家身份和她自身的大家族成长经历决定了她的民间立场和传统文化立场,而她现代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现代性眼光,以及自身的女性身份立场的多种杂糅,使得她的写作表现出道德悬置的叙事姿态、矛盾的情感态度和女性书写自觉的创作姿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五章,从艺术上探究了孙惠芬乡土伦理书写的审美特点。首先,她的小说在极其日常化、琐碎化的生活叙事中,展现了乡村日常生活的本真面貌,呈现了时代变革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其次,她也非常擅长在人物心灵的波澜中,捕捉乡村伦理对人的精神观念的微妙影响,进而丰富了乡村伦理书写的审美风格。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语,主要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伦理解体的背景下,探讨孙惠芬对乡村伦理的态度,阐析了她在近年来小说中流露出来的隐性焦虑情绪,同时分析了她在小说中所展现出的救赎之法,展现了她乡村伦理叙事的价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文淑;;成长的寻找——读孙惠芬的《寻找张展》[J];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01期

2 聂梦;;孙惠芬的冒险出走,以及张展的两位援军[J];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01期

3 贺绍俊;;孙惠芬的“变”与“不变”——评《后上塘书》[J];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04期

4 徐勇;;全球化进程中的乡土寓言写作——孙惠芬《后上塘书》和关仁山《日头》合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04期

5 王莉;;在心理学的荒芜之处探寻心灵——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对乡村个体精神空间的呈现[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高深;;我心中永远不忘的长征[J];民族文学;2016年12期

7 卢晶晶;;苦难与救赎——孙惠芬《生死十日谈》论[J];青年文学家;2017年24期

8 天春来;;孙惠芬小说的心里戏剧[J];作家;2015年18期

9 周景雷;;不可探查的“关系”与“坏乡村”的秘密——关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2期

10 王元;;艰难抉择——读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军;;从一次会的感悟说起[A];大江文艺(2017第6期 总第171期)[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驰;孙惠芬长篇小说《寻找张展》:寻找具有内在力量感的青年形象[N];文艺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舒晋瑜;孙惠芬:觉醒就在寻找中发生[N];中华读书报;2017年

3 乔世华;打开与时代青年的对话空间[N];文艺报;2017年

4 刘琼;城市书写的爆破[N];文学报;2017年

5 柳建伟;异化与迷失社会的少年孤独[N];河南日报;2017年

6 雷达;时代·技巧·视野[N];文艺报;2017年

7 乔世华;孙惠芬的上塘书写[N];文学报;2015年

8 本报记者 舒晋瑜;孙惠芬:这是一次黑暗里的写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周代红;孙惠芬新作: 用心灵穿越 百年辽南和家族传奇[N];大连日报;2011年

10 杨鸥;孙惠芬:关注民工的精神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文淑;新世纪中国乡村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晶;论孙惠芬乡土小说的伦理叙事[D];郑州大学;2019年

2 王颖异;空间视阈下孙惠芬小说诗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黄琳涵;大连女作家孙惠芬作品词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4 程小梅;孙惠芬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董冰冰;论孙惠芬的“底层叙事”[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王超;游走在城乡之间的精灵[D];渤海大学;2015年

7 赵丽凤;孙惠芬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肖瑶;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解读孙惠芬作品中的城乡情感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玉倩;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时间叙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10 居莉;孙惠芬城乡叙事中的中国现代性[D];扬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27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27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