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陆龟蒙组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4:22
【摘要】: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是晚唐著名隐士和诗人。关于陆龟蒙的组诗,笔者统计共计61组286首,按数量而论至少能位列全唐所有诗人的第五位;若按比重而论,在存诗超过五百首的唐朝大家中陆龟蒙接近五成的组诗占比是最高的。尽管如此,学界对于他组诗的研究缺少重视,鲜有提及。组诗本身也是唐诗发展史中无法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之必要。绪论中对陆龟蒙及组诗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对组诗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其后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统计陆龟蒙组诗的数量——根据何锡光《陆龟蒙全集校注》、以及《全唐诗》中收录但陆龟蒙《甫里先生文集》、《松陵集》、《笠泽丛书》均未收录的作品进行统计;而后通过题材对陆龟蒙的组诗进行分类,包括——自遣诗、渔樵茶酒诗、山水组诗、咏史议时组诗、习佛修道组诗等。陆龟蒙的诗具有两极风格,诗人自己就曾在《甫里先生传》中自评他的诗歌风格早期奇峭险怪,而后才归于平淡。表现在组诗中亦是如此,他有时会“大奇出于文采”进入峭拔险峻的境界;也会有“云似无心水似闲,忽思名在贡书间”、“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的清新飘逸,这是诗人陆龟蒙最真实的风格状态。陆龟蒙组诗的形式也别具特色。组诗的组合关系有的是坐落有致、有章法可寻,而有的是笔随意动、分杂错乱、无迹可寻,在他的组诗中也存在有章法的结构,有拟乐府歌词的组曲结构、空间结构、物象组合等多种结构形态;他的离合诗、四声诗、叠韵诗、双声诗等杂体形式为组诗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尤其要注意的是陆龟蒙在写作组诗时对于五古和七绝这两种体裁的热爱,他数量最多的几种组诗,只由两种体裁写成:其中《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渔具》十五首是为五古,《自遣诗》三十首是为七绝。对陆龟蒙写作大量组诗的原因进行追本溯源,归纳其原因最重要的有三点,其一,受前人组诗写作的影响。杜甫为后人组诗写作所开辟的广阔题材和巧妙编排、元白之次韵唱和的技巧及闲情入诗的写法、韩孟之险奇苦吟的诗风及以文入诗的章法、王建之开拓七绝组诗的写作形式及发展绝句组诗的表现功能;其二,是自身经历的影响,包括政治因素的影响与诗人知识结构的内因。唐僖、懿二宗的统治时仕途的黑暗一方面激励了诗人的写作热情,反复吟咏一唱三叹;另一方面仕途不顺客观来说也局限了诗人的活动范围,但他博学识物的知识结构却为他提供了写作组诗的素材;其三,以皮日休为首的松陵诗友也对陆龟蒙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诗人笔下组诗的大量涌现离不开与诗友的唱和吟咏、共同进步。最后部分谈陆龟蒙组诗的影响。组诗的体式在唐末形成了一种风气,组诗大量写作的价值不仅仅是诗人为了让自己“持其性情,使不暴去”,更重要的是他独特的写作角度——以生活细微处入诗与大量地组诗写作,这二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幅稀有的图景,使得他的组诗不仅对晚唐、唐代,乃至对文学史上都有着特别的贡献。也因此后世有不少文人争相模仿这种题材日常化的写作方式,后世有拟作比如宋代周紫芝的《次韵韩伯嘉拟陆龟蒙坐眠行倚食学书吟八题》、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茶具十咏》、清代乾隆皇帝的《渔樵二十咏》和《题居节品茶图咏文徵明茶具十咏韵》等,都深受陆龟蒙笔床茶灶诗中生活志趣的熏陶,他的组诗对后世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艳娥;;陆龟蒙诗歌风格论略[J];学理论;2011年32期

2 郭莲花;;“江湖散人”之道:论陆龟蒙对《庄子》的接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李定广;;唐诗的最后一次新变——论唐末近体诗的艺术开拓[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王永波;;论《松陵集》的创作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4期

5 李正春;;论唐代组诗及其形成原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定广;YuanHa;;元好问对陆龟蒙的崇拜——兼就《论诗三十首》(其十九)的解读与各家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李福标;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邹文荣;陆龟蒙“文似元道州”辨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尹楚彬;论皮陆诗派的形成[J];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高林广;陆龟蒙诗学思想论略[J];集宁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国荣;唐代组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熊艳娥;陆龟蒙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望秦;唐代咏史组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星;杜甫绝句组诗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2 高阳;清代金陵组诗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周梦璐;陆龟蒙咏物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秀勤;魏晋咏怀组诗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夏明帅;试论陆龟蒙之隐逸及其隐名之由来[D];上海大学;2013年

6 仝锦锦;皮陆唱和诗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曾清燕;朱熹组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邹蕙全;杜甫五七言格律组诗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9 曾群弟;陆龟蒙《笠泽丛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毛连霞;皮陆松陵唱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2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92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