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叶燮诗歌意象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0:14
【摘要】:中国古典意象理论在清代进入总结期,作为清代古典美学的佼佼者,叶燮的意象论成就突出,地位显著。叶燮受元气自然论的深刻影响,一反主流“情”本体说,提出意象“气”本体论;}j 磅礴、浑融混沌之“气”赋予意象整一性的结构特征,使其显露出自然真实之美,充盈着生机与活力,并在含蓄性的传达风格中伴随出多义性与无限性的特征,由此潜藏着丰富的阐释空间;他还独辟蹊径地提出“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的“七因素”说,建构出由审美主体之“才”、“胆”、“识”、“力”与审美客体之“理”、“事”、“情”交互运作的模式;叶燮以“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高度概括意象创构过程,即主体以虚静澄明的心理状态为前提,实现物我的忻合无间,并且遵循“克肖自然”的原则,以想象为意象创构的发生机制,最终生成情景交融、富有生命力、具有独特韵致的审美意象。由此叶燮的诗歌意象论自成一家之言,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意象理论体系。除了进行理论的阐发,他还积极地将诗歌意象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鉴赏与批评实践之中。叶燮的创造性阐发与系统性的理论架构是清代意象理论以成熟风范迈入总结姿态的标志之一,不仅代表着前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清代中后期以及近现代意象研究的宝贵资源。叶燮意象论研究对于清代意象论的研究乃至整个意象理论的探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中国诗学乃至世界诗学体系也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补充诠释。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玲玲;;诗歌意象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2期

2 张元媛;陆一;;人在诗意课堂中——《乡愁》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7年59期

3 阮殷茜;陈成龙;;诗歌意象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性刍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05期

4 俞秀玲;;感知诗歌意象 提高审美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02期

5 郭毅;诗歌意象鉴赏探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年11期

6 夏玲玲;;论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的前景化分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7 贺孝恩;;论释皎然的诗歌意象观念[J];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沈闪;;论废名诗歌意象的陌生化[J];名作欣赏;2017年17期

9 李卫丽;;中国诗歌意象赏析及翻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6年26期

10 褚乔;;一朵乌云的故事——献给“五朵白云”[J];好家长;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辛笛诗歌意象的内在含量及组合方式——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二[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2 陈本益;;西南亚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及文化根源比较[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3 刘岩;;中西诗歌意象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4 高春燕;;陶渊明诗歌意象的文学本原观探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春艳;;架构隐喻与少数民族诗歌意象翻译——以?青春的瀑布?为例[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7年年会暨“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化外宣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吴晓;;辛笛诗歌的意象系列及其外在美感——辛笛诗歌意象艺术谈之一[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7 徐美恒;;论郑敏诗歌意象的天人合一境界[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8 杨素萍;;巧用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感情[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C];2018年

9 沈健;;西塞娜:一个诗歌意象的精神分析——沈泽宜诗歌解读[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立群;;“镜中叙述”——阿毛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杜浩;从文豪笔下的“雾霾”读出什么[N];检察日报;2017年

2 郑伯农;精心创造诗歌意象[N];文艺报;2003年

3 会宁县第四中学 孙惠霞;诗歌意象解析[N];甘肃日报;2009年

4 河南省宜阳县实验高中 姬旺春;浅谈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的鉴赏[N];学知报;2010年

5 花盛;阿信诗歌印象[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6 梦扬;好的诗歌是有生命力的[N];中国美术报;2016年

7 易逐非;甘南草原:常使男儿泪满襟[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8 张绍九;黑暗与光明交织的记忆[N];文艺报;2007年

9 赵昌平;花之灵·王小慧诗性摄影[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泽龙;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芳;诗歌意象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叶燮诗歌意象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韩语;鲍勃·迪伦诗歌意象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年

3 史继虹;阮籍诗歌意象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年

4 向燕平;初高中古典诗歌意象的衔接教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5 顾佳页;论艾略特诗歌意象的二重性[D];陕西理工大学;2018年

6 李卉卉;人教版初中语文诗歌意象教学[D];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

7 周轩宇;从概念整合看诗歌意象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8 苏东泽;郑板桥诗歌意象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9 行丽丽;温庭筠诗歌意象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秦虹;曾卓诗歌意象略论[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5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05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