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的新世纪女性小说论

发布时间:2020-04-11 09:06
【摘要】:21世纪的当代文坛进入创作高峰期,其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出自女作家之笔。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身体写作”的风雨磨砺之后,女性写作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开始重新思考方向和出路。性别观念的进步,需要突破本质主义重新对两性进行定义。新世纪女性作家并没有刻意强调和张扬女性性别特征,也不给自己冠以女性主义之名。她们将个人生命体验和对当下社会的感知进行结合,以女性独有的温柔情怀和细致情感进行写作。作品普遍呈现鲜明的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用女性自身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变迁。女性作家们将独特的女性经验和女性视角的结合,自觉流露出女性气质。在对自身、家庭、社会、民族历史的思考中,尝试用自己的话语去关注以往被忽略、不被关注的边缘。因此,她们的写作形式和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有的男性写作侧重相不同,作品中表现了新世纪女性在新的形式和性别观念下,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和思考,传达女性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新世纪女性作家们如何借助叙述策略,让形式和内容呈现出新面貌,彰显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等值得注意。本文将借助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以新世纪女性作家的长篇小说为例,从叙述视角、叙述话语、叙述声音等几方面为切入点,结合女性意识的表达途径,深入探讨新世纪女性作家们如何通过对叙事形式的选择来构建女性意识,发出女性声音,树立女性权威。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分类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世纪女性作家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介绍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如何通过叙述形式表现女性意识等。介绍本文主要使用的理论基础:女性主义叙事学。最后厘清本文研究计划,即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创新点和难点。论文的第一章分析作家如何通过对主人公视角、主人公兼叙述者视角和叙述者视角的选择和使用来构建女性意识。不对视角的性别进行区分和选择,单纯从不同视角来探讨作者的意识形态表达。在《奔跑的火光》《轻重》中主人公视角的使用向读者展现了人物真实内心,叙述内容显得真实可靠,更易让读者产生理解和同情。《拐弯的夏天》《好儿女花》等作品主人公兼叙述者视角的交替使用展现了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读者也伴随着人物的成长实现自我提升。《流年物语》《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对叙述者视角的使用则更具有权威性和距离感,有利于更全面的掌控不同人物的际遇,让读者更易接受和认同其中的女性意识。第二章是通过分析作者对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探讨其对构建女性意识产生的重要作用。不同语境之下,对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将会产生不同叙述效果和审美意趣。在《邮购新娘》《陌上》等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模糊了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加强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读者对人物的理解和同情。而在《婚姻》中多处以反讽的修辞表现出人物内心真实状态,增加阅读难度的同时也利于表现女性意识。自由间接引语在《轻重》《邮购新娘》中又起到了收拢线索以待表达主题的作用。自由间接引语的多种作用实现女性对平等独立自由的表达。第三章探讨叙述声音与话语权威树立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叙述声音划分为作者型叙述声音、个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三种类型。其中,集体型叙述声音是最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某一声音或多种声音发声,在保有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发现相同或相似性。本章结合不同类型的具体作品,分析集体型叙述声音与女性意识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探讨女性作家如何通过集体型叙述声音中的单言、共言、轮言等不同形式发出女性人物和底层人物的话语声音,将这些渴望被关注和尊重的群体意识表达给读者。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语,总结新世纪女性文学创作时使用不同叙述策略表达女性意识的关系和作用。新世纪女性文学创作关注范围更广阔,叙述形式和内容更加多元。她们很少以女性主义表现自己,但通过间接的叙述方式和对性别关系的重新思考,达到了对女性意识的有效表达,以及对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吉伟;常佩瑶;;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年01期

2 孙启菲;;漫威电影里的女超人——浅析《惊奇队长》反映的女性主义[J];戏剧之家;2019年28期

3 邢桂敏;;中东女性主义的特点:以埃及、伊朗为例[J];英才高职论坛;2008年03期

4 施笑梅;;女性主义视阈下中国女性形象的变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年02期

5 邱亦涵;;婚姻用词的性别偏向与女性主义——以“嫁给”一词为例[J];文教资料;2016年33期

6 李一白;;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J];当代美术家;2017年02期

7 潘茜;;校园青春片女性主义表达——以《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J];文教资料;2016年36期

8 程固;;叙事电影的性别话语权嬗变——从《后窗》到《猎杀本·拉登》[J];电视指南;2017年13期

9 石钰;;女性主义关照下吕克·贝松影片中女性形象探析[J];电视指南;2017年16期

10 秦苏芳;;女性主义视角下《人民的名义》中的“蜗婚”现象评析[J];电视指南;201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韩冰瑶;;A Study of "Leftover La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eral Feminism[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年

3 吴华眉;;网络社会的赛博格女性主义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3)[C];2016年

4 王晓元;;性别、女性主义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辜美惜;郑雪;邱龙虎;;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乐;;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女性主义向度——21世纪社会主义语境下[A];“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6年

7 罗利群;;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曹剑波;;具有政治色彩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知识论[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马睿;;汉语经验中女性主义的时间与空间[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10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陈亚亚;口红女性主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N];中国妇女报;2018年

2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王瑞鸿;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从问题视角转向力量视角[N];中国妇女报;2017年

3 陈子丰;女性主义的包容与实践[N];团结报;2017年

4 李蕊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女性主义认识论修正性别不公的两大进路[N];中国妇女报;2017年

5 清华大学哲学教授、博导 肖巍;在碎片世界中构建女性主义哲学梦想[N];中国妇女报;2017年

6 郭冰茹;女性主义:建构民族性的一种方法[N];文汇报;2017年

7 张晓凌;赵梓君:和同龄人逆向而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8 肖巍;女性主义对于科学世界的改变[N];学习时报;2005年

9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董美珍;女性与科学研究如何回应关切构建理想[N];中国妇女报;2019年

10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巍;“跨国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新概念[N];中国妇女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莲姣;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研究(1985-2005大陆)[D];暨南大学;2007年

2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映;[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绍雪;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蒋倩昱;构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女性主义话语[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秦俊红;对中篇小说《饥饿》中女性主义特征的及物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胡白云;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教学民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乔蕤琳;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都岚岚;后回潮时代的美国女性主义第三次浪潮[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蓉;女性主义影响下的人体艺术[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2 王日慧;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雯菁;浅谈女性主义[D];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4 王丽娟;科技伦理视角下的“生物剽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5 邹静晨;游戏镜像与身份认同:女性向游戏中的女性玩家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6 邹越;哈代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7 蔡昊韦;女性主义叙事学视域下的新世纪女性小说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8 袁盼盼;新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9 林清;女性主义视域下张翎小说的两性形象[D];南昌大学;2018年

10 侍昕冉;女性主义视角下现代舞剧目中女性角色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3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3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