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池莉创作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08:44
【摘要】:池莉于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以对世俗的关切和日常经验的还原等独特的审美倾向一改当时文坛对“当下”与“现实”的失语,并与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塔铺》《一地鸡毛》等开创了“新写实小说”的文学思潮。《烦恼人生》大热后,池莉不仅收获了文坛给予的文学史价值的肯定还有读者的热烈追捧,并在此后创作中表现愈发强劲,一部部作品的问市均给文坛敲击出阵阵的回响,从而掀起90年代文坛上的一股强劲的“池莉热”。以池莉广受读者好评为表征的“池莉热”是与其创作转型相呼应的,无论是“新写实”时期的世俗书写契合大众务实过日子的心理还是“都市传奇”时期对金钱逻辑下纸醉金迷的生活描写满足着读者猎奇猎艳的阅读期待。创作中的池莉深谙读者脉搏,并相应进行创作调整。因此,本文以池莉创作变化表征为切入点,将池莉自《烦恼人生》至今的创作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进行转型研究,在尝试对作品分期之后探求池莉写作中文本表层变化特征,同时分析转型分期之间的变化表层下的内在共通以此归纳池莉创作理念中的“本质”的坚守。以此为目的,论文除绪论、结语之外,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聚焦池莉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期的“新写实”阶段向90年代初中期至今的“都市传奇”阶段的文学表层变化,指出在这两个阶段中,池莉创作出现了“生活流”结构向注入浪漫传奇色彩后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转变、隐匿压抑下的“零度叙事”向叙述人自身情感释放的转变、人物形象由“小市民”向“金钱英雄”的转变三个方面并对文本在创作变化下所呈现出的审美意义或美学缺憾予以剖析。第二章分析探求在创作转型的文本变化浅层之中,池莉世俗和现世主义创作理念的“坚守”:一是婚恋观,池莉在对婚恋的描写上将“爱情”与“婚姻”相勾连,并经历了“爱情”被搁置只谈务实的“婚姻”——“爱情”在现实中不堪一击从而与“婚姻”无法兼容——所谓“爱情”进入“婚姻”后被幻灭的三个书写阶段,但无论“爱情”在叙述面貌中以什么姿态或何种面貌出现与存续,但最终的消亡都论证拆解着“爱情”的虚幻和强调“婚姻”的实用,从而完成池莉对浪漫之爱的解构与世俗之爱的建立;二是人生观,指出池莉笔下人物的人生状态经历了由忍耐和被动接受着现实到抗争与反叛从而积极追求幸福生活的变化,并在此种叙事主题变化的带动下,文本同时出现了“写实”成分压缩到“浪漫”“传奇”因素加大的叙述体式转变。但是在人物升腾与“浪漫”因子注入的表层下,那个将“环境”作为终极限定和“反浪漫”“反传奇”的世俗的池莉依然没有改变。第三章分析在池莉创作转型变化与不变的原因并挖掘其原因的共性部分,即市场建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文化语境转变在审美内容、文化生态与作家身份意识转变等方面的催化作用。同时,指出由于池莉自身经验所造就的艺术人格的影响,从而出现变化表层与精神内核的悖论性特征。池莉的创作转型带有着“市场”逻辑下作家的转型路径的选择经验,但其经验成败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远;;成功在于做好自己[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Z1期

2 王利华;;为了不功利——读池莉的《立》[J];中国德育;2016年06期

3 唐山;;池莉:坚持住! 别倒下![J];检察风云;2016年19期

4 魏天无;;池莉:唯有爱不能遗弃——评池莉的《池莉诗组》[J];文学教育(上);2016年12期

5 王雁雁;;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汉口情景》编辑手记[J];出版参考;2014年31期

6 陈欣然;;《池莉诗集·69》:思考在“世俗”之外[J];长江丛刊;2016年31期

7 王士强;;哦我不看海豚表演行不行——池莉诗歌读记[J];长江丛刊;2016年31期

8 黄自华;;哲思话语,精神美色——评《池莉诗歌集·69》[J];长江丛刊;2016年31期

9 剑男;;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读《池莉诗集·69》[J];长江丛刊;2016年31期

10 魏天无;;《池莉诗集·69》评论小辑[J];长江丛刊;2016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郎瑞;王卫;;池莉——“新”写实到“心”写实[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陈琼英;;作家池莉与美国文学中的欧·亨利[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莹;;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汉语小说创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晋仁;;试为名家指迷津——给几位当红作家[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5 黄伟林;;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反映——解读沈东子的文化体验小说[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茜;重读池莉:她用文字构建了一座叫“生活”的城[N];中华读书报;2018年

2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孙茜;结缘于书 写于书外[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

3 编辑 孙茜;池莉:以“冷眼旁观”写鲜活的武汉[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

4 记者 欧阳春艳;因为武汉,他们对池莉更感兴趣[N];长江日报;2016年

5 陈华文 书评人;池莉和她的城[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书旗 实习生 时培磊;池莉:生活方式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本报记者 舒晋瑜;池莉:像我这样一个孤僻冷淡闯江湖的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宋庄;池莉:文学是为心灵筑巢[N];工人日报;2011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实习生 汪道霞;池莉:我需要与喧嚣保持距离[N];南方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王浩;今后五年实施四大工程繁荣武汉文艺[N];长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英;坚守与超越[D];武汉大学;2012年

2 徐杨;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小说婚恋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颖;池莉创作转型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吴杨柳;论池莉市民小说的世俗化[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年

3 庞彦民;论池莉的市民小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芳;“外热内冷”:“池莉现象”剖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彦杰;池莉: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的演变与质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小宇;大众文化挤压下的选择——“池莉现象”透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吴秀芳;视点的差异——池莉、方方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怡;池莉笔下女性形象的多样性[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惠芳;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危机与自我救赎[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31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1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