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4:02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巨著,它论述广泛,体系完整,见解深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经过历代学人们的不断阐释,“龙学”研究在当代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文心雕龙》创作论,亦即刘勰所谓“割情析采”部分,是其理论之精华所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龙学”研究的繁盛,创作论的研究也趋于系统化。阐释者们以自己独特的“视域”,对创作论从各个角度进行阐释,这一过程即阐释学中的重要概念——阐释循环。有关《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极为丰富,然而,以新时期以来创作论的阐释历程为对象,研究《文心雕龙》阐释特色和阐释循环,进而深入把握其理论价值,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时代风尚的影响,学术思想的解放,文学创作的繁荣,是《文心雕龙》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创作论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客体;艺术构思的特点、规律和价值;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内容与形式关系;语言修辞等艺术技巧。新时期《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阐释历程和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校注和译注中的创作论研究;二是文学理论专著中的创作论研究;三是单篇论文中的创作论研究。不同研究者的研究方法、视角、目的和结论虽各不相同,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纵观整个阐释历程,阐释者的阐释共性在于,都要经历感受到理解再上升到评价的一般过程。具体阐释过程中,都会采取各种方法以保证阐释的客观性。然而,由于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阐释者会有意或无意地放大和遮蔽某些理论,即阐释的局限性。由以上各点可以得出结论,新时期创作论的阐释历程即阐释循环过程。其中包括创作论的部分与整体的循环,阐释者与创作论的循环,现在的阐释与过去的阐释之间的循环。创作论阐释循环的积极意义在于产生新的意义和理解,并拓宽创作论的研究领域。将《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与西方阐释循环相比较,将西方优秀的阐释循环理论为我所用。二者的共性在于,阐释者的历史性都是不可抹煞的存在,且阐释循环的走向都是本真意义的无限接近和新意义的产生。但由于中西方地域、历史、文化等巨大差异,中西方阐释循环也具有本质差异,即各自相异的本土特色和阐释者在阐释循环中的地位差异。通过分析二者异同,可以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提供启示,首先,阐释古代文论应注重创新性内涵的阐发;第二,对于西方优秀文艺理论的运用,应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注重本民族传统思维和言说方式的阐发。
【关键词】:新时期 《文心雕龙》 创作论 阐释历程 阐释循环 古代文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6
  • 一、《文心雕龙》的形成背景10-12
  • 二、《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范畴12-13
  • 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6
  • 第一章 《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理论内涵16-26
  •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16-18
  • 一、研阅以穷照——文学创作的主客体16-17
  • 二、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主客体的关系17-18
  •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18-24
  • 一、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18-19
  •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19-20
  • 三、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20-24
  •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24-26
  • 一、风骨——文学作品思想和语言文辞之美学要求24
  • 二、为情而造文——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之关系24-26
  •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阐释历程26-48
  • 第一节 校注和译注中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研究26-28
  • 一、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26-27
  • 二、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27-28
  • 三、吴林伯《文心雕龙义疏》28
  • 第二节 文学理论专著中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研究28-42
  • 一、创作论专题研究著作28-30
  • 二、《文心雕龙》总体研究专著中的创作论研究30-39
  • 三、论文集中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研究39-40
  • 四、文学批评史中的《文心雕龙》创作论研究40-42
  • 第三节《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单篇论文研究42-48
  • 一、创作核心思想及理论体系研究42-43
  • 二、创作论个别篇目及其重要理论研究43-48
  • 第三章 《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之阐释48-62
  • 第一节 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的特色48-54
  • 一、接受到理解再上升到评价的一般阐释48-50
  • 二、具体阐释过程中客观性的保证50-52
  • 三、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历程的内在演变52-54
  •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的局限性54-57
  • 一、被放大的《文心雕龙》创作论54-55
  • 二、被遮蔽的《文心雕龙》创作论55-56
  • 三、遮蔽与放大的深层原因及解决方法56-57
  • 第三节 新时期《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阐释循环57-62
  • 一、刘勰的意图与《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意图和阐释者的意图57-58
  • 二、《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的具体内涵58-59
  • 三、《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的现代意义59-62
  • 第四章 《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与西方阐释循环之比较62-70
  • 第一节 《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与西方阐释循环的共同性62-64
  • 一、不可抹煞的存在——阐释者的历史性62-63
  • 二、阐释循环的走向——本真意义的无限接近和新意义的产生63-64
  • 第二节《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与西方阐释循环的差异性64-66
  • 一、各自相异的本土特色64-65
  • 二、阐释者在阐释循环中的地位差异65-66
  • 第三节 从新时期《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循环看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66-70
  • 一、古代文论创新性内涵的探寻67-68
  • 二、全球化学术视野下对西方优秀文艺理论的合理运用68-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6-78
  • 致谢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景行;一枝独具风姿的奇葩——评范昌灼新著《散文创作论》[J];当代文坛;1990年05期

2 华光;《文学原理——创作论》修订再版[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3期

3 魏仁;《散文创作论》出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阮幸生;《文学原理·创作论》[J];文艺研究;1990年03期

5 韩江;年腊梅创作论[J];海南师院学报;1994年02期

6 庄若江;情美理丰 学者风范——林文月散文创作论[J];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5年02期

7 周登扬;散文创作论[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德发,振勇;评李慧志的《小说创作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张景超,温汉生;物化时代里返朴归真的诗——李琦创作论[J];文艺评论;1997年04期

10 翟耀;追求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成功之作——评《小说创作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栾昌大;;创作论问题断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2 王刚;;“天然灵动的韵致”——石定小说创作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兴红;责任与坚守——李进祥创作论[N];文艺报;2013年

2 韩梅村;实践中生成的创作论[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上海同济大学文法学院 刘强;“情文之辨”原始[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之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2 敖著名;巴·格日勒图创作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包彩霞;C·宝彦诺木合诗歌创作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张宇宏;汉唐书法创作论之“兴”[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李翠芳;二十世纪闺秀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克英;陆天明《大雪无痕》创作论[D];武汉大学;2004年

7 公沿海;陆机创作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8 何芳;胡也频创作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慧;梅娘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颜培杰;王久辛军旅长诗创作论[D];华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文心雕龙》创作论阐释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