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网络作家Priest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3:39
【摘要】:网络文学自诞生之初即饱受争议,尽管为其“辩护”的声音和学理性研究的数量日增,但仍面临浅薄、虚无、欲望发泄的指控。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庞大,质量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但随其发展,数位大神先后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可谓精品,Priest即是其中之一。本文深入网络文学现场,从Priest的多部作品中发掘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接续、对社会现状的反映和反思,以及网络的开放共享特质赋予网络文学的后现代特征。第一章从另类现实主义和正能量的成长故事两方面论述Priest作品蕴涵的人文现实关怀。多部都市题材作品显示出作者描绘底层苦难生活的意图。对精神心理问题的特别关注暗合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倡的幻想现实主义,鲜活的当代生活现实在复杂的精神描写中得到展现。作为主要进行耽美创作的女性作者,她的作品又无疑自觉地关注和隐喻着当下女性的生存境遇。在社会转型导致价值观异动、传统的奋斗精神日显无力的形势下,Priest的作品又在重述成长这个古老话题,充满正能量地确证了自我奋斗在理想实现中的关键意义。第二章从YY和虚拟两个特征着眼分析Priest作品的艺术构思方式。网络文学向来以YY著称,白日梦式幻想在网络空间内得以实现狂欢式绽放,欲望也得到了代偿性满足,飞扬的想象力建基于现实并体现着对其的反思。Priest的网络文学文本所建构出的社会空间是一种福柯所谓的“异托邦”,一系列作品中的互文式呼应与质疑都体现着“异托邦”对差异与多元的强调。第三章分别从Priest的读者组织“旧教堂”和粉丝经济与IP开发论述作品价值的生成。因趣缘而自发集聚形成的读者组织表现了“个体的群体化趋势”,趣缘共同体以新部落的形式存在,使成员重拾价值感,对克服原子化生存僵境有重要作用。Priest的粉丝自觉遵守并维护着作者的创作自由与权益,而作者也会相应地尊重读者,实现了有爱的良性互动。Priest的多部作品因其高质量正在接受着多种形式的IP开发和改编,受众的更换和资本、政策等多方力量的涌入都使其作品改编面临着艰巨考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方;;论Priest对Sorites悖论的模糊解悖方案[J];逻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画猫的男孩[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1年10期

3 Li.Xiaodong;;CONNECTING PAST AND FUTURE.ANALYSIS OF THE WALL DECORATION IN THE TOMB OF THE VIZIER PASER[J];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2012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金朵;网络作家Priest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红全;释义策略在布道传译中的运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3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83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