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诗话乐府三论

发布时间:2017-03-27 22:10

  本文关键词:诗话乐府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诗话都是评论诗人诗派以及诗歌的著作,是我国古代诗歌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并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来建构诗学体系,但数以万计的诗话,涉及对诗歌创作具体问题,以至艺术规律方面问题的表达与意见。乐府,自汉代成为一种诗歌体裁后,在民间与文人创作中大量出现,这一定会成为诗话中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在此,选择以《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为考察点,发现在诗话中,明显建构出乐府文体论、乐府创作论、作家乐府论三大诗歌理论体系。关于乐府文体论,结合相关文献,对“乐府”一词具体所指,进行体裁辨析后,发现宋诗话中的“乐府”,用来指宋词时即为词体,指其它则为诗之一体。作为诗之一体的“乐府”,在宋、元、明三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宋人把乐府拔高到儒家精神层面上,肯定汉乐府的“古质”之风,认为魏晋乐府与唐乐府的区别在于有无“吟味”,而“张王乐府”被批为“恶诗”,有失公允。以陈绎曾为代表的元人受“自然性情论”影响,尊崇汉魏乐府情感真挚、风格自然。明人受复古之风的影响,既观察到汉乐府“质而不俚”的本色,又注意到乐府叙事诗中“叠字”、“妃呼宧”之类的“声”字,在乐辞中分别起促进叙事节奏,与弥补乐中之音的作用。有关乐府创作论,围绕乐府起源与走向的问题展开。认为铙歌或系少数民族,与北方音乐融合的产物,鼓吹于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拂舞矛渝均属舞曲,前者流行于魏晋时期江南的吴地;后者因辞奥,无法断句读,有待进一步考证。分析出乐府诗或源于《诗经》、《楚辞》,并与五言诗相互影响。勾勒出古乐府中,古题、古义的衍变轨迹。发现了拟作大多背离原题原义,未能守住传统。对于作家乐府批评,主要针对张籍王建、李白李贺几位唐人乐府创作进行点评。对“张王乐府”一致认同,一是因其兼并“古质”与“古意”;二是通过比较,见出张籍乐府的独特与高明。把李白乐府中的“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与变幻莫测的艺术手法融为一体,挖掘出李白乐府的政治理想。通过把李贺诗作与“张王乐府”、李白乐府相比较,见出各自的高下。“张王乐府”于本色中略显俚俗;李贺诗歌近似李白乐府,无其神韵;其诗风受南朝歌诗影响,辞风华丽,缺少理性制约;其“诡谲”之风,进一步影响到同时期刘言史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乐府 诗话 文体 创作 作家乐府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0
  • 第一章 诗话中乐府文体论10-26
  • 第一节 宋诗话中“乐府”辨体10-14
  • 第二节 宋、元诗话中乐府品格14-18
  • 第三节 宋、明诗话中汉乐府风格18-23
  • 第四节 明诗话中乐府特殊用语23-26
  • 第二章 诗话中乐府创作论26-37
  • 第一节 对乐府起源与流向的探讨26-30
  • 第二节 古乐府于传统的坚守中走向创作实践的分离30-37
  • 第三章 诗话中作家乐府论37-50
  • 第一节 对“张王乐府”的一致认同37-41
  • 第二节 李白乐府指向政治理想的深度挖掘41-45
  • 第三节 李贺诗作与“张王乐府”、李白乐府高下评论45-50
  • 结束语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6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6

  本文关键词:诗话乐府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