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扎巴小说

发布时间:2020-06-15 02:02
【摘要】:上世纪80年代末藏族作家扎巴开始了漫长的写作生涯。至今近三十年的时光里,无论是他的写作手法、多种文体的运用还是作品本身,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成果,都在当代藏族作家队伍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但在当代藏族文学的研究中依旧欠缺对扎巴的写作经验与文学成果的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这篇毕业论文主要以扎巴的写作经验与文学成果的总结和评价为纽带,通过熟读和鉴赏扎巴的小说作品以及和作者本人询问交流等方法尽力熟悉当代藏族文学的成长和成果。并把论文分三个部分以本人的视角对扎巴的小说创作加以简要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以创作环境的因素以及三个创作时段阐述作者扎巴的人生旅程和近三十年的小说创作。第二部分以现阶段扎巴创作的全部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表现手法为基石加以阐述。首先思想主题方面主要由女性的命运,爱情和婚姻的抉择、宗教以及教育构成。其中宗教的思想主题由批判个别伪宗教人士的丑陋以及审视藏族对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所组成。教育的思想主题则以自身的价值贯穿整个小说的创作。其次表现手法方面作者运用简练的文笔描写了藏族牧人为主的生存矛盾与喜怒哀乐的生活气息,勾勒出人物在时代变化中的心理冲突。并用人物,情节或环境三要素为小说开头的巧妙设计以吸引读者。第三部分以扎巴的小说在藏族读者中产生的影响和共鸣,扎巴的系列微型小说集?二十一个卓玛?的创作填补了当代藏族微型小说的空缺以及扎巴创作的中篇小说对当代藏族小说的影响为主线阐述扎巴的文学创作的贡献和个人感悟,并浅析扎巴在小说创作中的不足。总之,这篇毕业论文除却曲意逢迎,抛开浮华,客观地剖析和评价了扎巴的文学创作在当代藏族文学领域中的实际影响。并以扎巴小说的思想主题,表现手法、审美观以及作者本人的文化情怀为依托,尽力挖掘和呈现了扎巴小说的成长,成熟。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继斌;;结构在舞蹈编创的重要性[J];中国文艺家;2017年07期

2 龚叔孙;;怎样把握散文的思想主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17期

3 王琪玖;《阅微草堂笔记》思想主题初探——读《阅微草堂笔记》札记之一[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余海涛;;探古诗思想主题究江西语文高考诗歌试题[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年06期

5 刘艳霞;;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2期

6 赵和选;华榕;;档案思想主题的形成与作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李禹阶;朱熹在思想主题上对程颐的发展[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吴国盛;;让科学回归人文[J];博览群书;2003年11期

9 孟琳;;王立春《骑扁马的扁人》主题的多向度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10 崔狄生;;“民本”到“人本”:思想新主题如何可能[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林杰;;浅析艺术中的提炼[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C];2006年

2 黄灄灄;;《老子》篇次演变与时代背景[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敏;浙江群文工作者热情高办法多[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常久青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平壤之约》的三个思想主题[N];中国电影报;2012年

3 张春梅 于博;平庄能源六家矿安全思想主题教育实现开门红[N];经理日报;2009年

4 张春梅 于博;平庄能源六家矿开展安全思想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显著[N];经理日报;2009年

5 张旭;一本二十世纪政治思想主题的精彩指南[N];文汇报;2016年

6 木弓;深遂的思想主题 生动的人物形象[N];文艺报;2016年

7 木弓;我们时代的“多余人”[N];文学报;2016年

8 韩莉;网络文学也需要掌声[N];河北日报;2016年

9 记者 高吉龙;力求八个突破实现科学发展[N];延边日报;2010年

10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邓云清;思想的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四朗曲培;论扎巴小说[D];西藏大学;2018年

2 林鑓;相似的思想主题,不同的时代语境[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祁培;论艾青的诗风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虞佳慧;阮大铖诗歌审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小红;华文教材课文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惠惠;张文虎《儒林外史》评点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4年

7 蒋国林;郑板桥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范冬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善、真”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豆红桥;陶渊明及其辞赋思想主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季岚;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艺术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13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3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b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