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陈映真小说的中国情结

发布时间:2020-06-15 02:48
【摘要】:百年以来台湾的历史际遇和社会经验培植了这片土壤浓郁的文化乡愁,自现代文学开端,家国叙事的文学母题成为知识分子探寻身份意识经久不衰的心灵拷问。台湾当代文学场域中,作为台湾乡土文学叙事的旗帜性人物,同时是具有强烈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左统派知识分子的陈映真,其小说创作呈现出的中国情结继承了台湾现代文学家国叙事的传统。本文在绪论所述的文献研究基础上试图将陈映真及其小说作品流露出的中国情结分为三个部分加以研究。探寻陈映真对于家国叙事母题的传承与发展,剖析中国情结作为作家的核心思想和创作源泉继而衍生的多元创作视野。第一章首先简要梳理台湾现当代文学场域的家国叙事传统,旨在说明家国叙事作为台湾文坛长期观照书写的话题既是知识分子深厚民族情感和强烈反帝精神的体现,也是正视台湾身份探索未来的思想觉醒。其次结合陈映真的成长经验追溯作家中国情结的生成渊源。第二章考察陈映真小说世界呈现的台湾民众家国想象的多元困境。作家以离散书写反映台湾民众抚今追昔的思乡情怀与无处安身的漂泊意识,审视社会经济过分依赖外资投入的畸形发展所导致的因主体异化而产生的隐患,并长期观照台湾历史际遇造成的省籍矛盾的变化发展。第三章探索陈映真基于中国人立场的身份建构。其小说创作的思想主旨与艺术处理始终流露出作家矢志不渝的中国情结。作家站在第三世界的高度,坚持创作具有左翼进步思想的反帝民族主义文学;同时以客观写实的历史叙事清理战后复杂的台湾社会历史,抨击台独分子“分离主义”的虚假史观。总而言之,本文试图从中国意识的文学想象和主体探索、家国想象的多元困境、中国之子的身份建构三方面进行陈映真小说的中国情结研究。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体系展开行文,旨在探索陈映真基于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而进行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核。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重岗;;思想的复调:1990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学思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9期

2 张纪梅;;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死亡意象[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年02期

3 朱双一;;比较视野下白先勇的文学观和创作理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09期

4 丛新强;;基督教文化与当代台湾文学精神的内在超越[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陈光兴;;陈映真的第三世界(上)——1950年代台湾左翼分子的昨日今生[J];现代中文学刊;2013年02期

6 王士琼;朱双一;;陈映真对钟理和的文学接受和思想超越——兼及1960年陈映真提出“台湾的乡土文学”之文学史意义[J];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06期

7 谢昕妤;;被文学遗忘的角落——为台湾当代文学中的“老兵”塑像[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朱双一;;陈映真在鲁迅现实主义批判传统于台湾传承中的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陈思和;罗兴萍;;试论陈映真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10 朱双一;;民族主义作为帝国主义侵凌的产物——陈映真的“民族主义”观[J];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纪梅;论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D];江南大学;2016年

2 谢悦;踽踽独行的勇者[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妍;论陈映真小说的三重视野[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婷婷;论陈映真小说中的忏悔意识[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笛;资本主义化与台湾人的主体症状—陈映真文学的一个侧面[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洪豆;人间的“后街”[D];上海大学;2013年

7 王晓敏;试论陈映真政治小说中的精神坚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莎;陈映真小说论[D];华侨大学;2011年

9 李国磊;死亡的聚会与狂欢[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荆丽霞;荷戟独行的“战士”[D];郑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3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3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