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昌耀与当代西部诗歌精神建构

发布时间:2020-06-16 13:39
【摘要】:中国西部诗歌源远流长,魅力独具,当代以来的西部诗属于中国新诗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本论文认为,西部诗歌是因其始终蕴蓄一种注重担当的“西部诗歌精神”,才具有了非凡价值。当代以来,西部诗歌精神的建构主要始于“新边塞”时期。周涛、杨牧、章德益等诗人的创作,凸显了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以一种西部氛围的营造和雄强品貌的彰显,鼓舞了精神迷茫期的中华民族,一时辉煌绚烂。但也透露出对个人“存在”的漠视,对西部现实把握不够等缺陷。同时期的“归来”诗人昌耀,却以其与西部高原紧密关联的、由“奴隶”而“圣者”的独特命运,以其与生命同构、熔铸纯粹信仰和崇高理想的优卓诗艺,完美诠释了西部诗歌精神的应然。昌耀是西部诗歌精神建构中最关键的节点。本论文旨在通过梳理解析昌耀及其他当代西部诗人的精神潜流,概括出“西部诗歌精神”的基本内涵,并探究这一精神传统生成与流变的原因,借此推动西部乃至当代中国诗歌研究和创作的发展。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昌耀被流放的经历,论述西部对诗人人格的陶养。西部以其广袤坚实、生机强韧、神性具足,促进了一种自尊自强、孤绝沉思的人格生成;拥有如此人格,诗人就能够直面逆境,不为潮流所惑,始终确证着个人的存在感和价值。第二章论述西部诗歌精神对文学现实感的坚守。如昌耀等诗人的创作,之所以艺术生命力持久,深具震撼力,缘于其遵循一种“朴素现实主义”;与先锋和新写实的片面深刻、顾此失彼不同,这样的创作兼顾到了社会人生的表层和深层、明澈与晦暗,容易逼近真相、触动人心。第三章论述西部诗歌精神对民族使命感的承续。在价值失范的市场社会,文学不能甘于边缘,而应该致力于和广阔的世界对话,不停思索民族国家的命运,探寻国民精神的出路。昌耀等人的诗作正是如此,因而能够从现代性浑沌中呼唤诗性,慰藉人心的虚无。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强;;新世纪诗歌:活力大于危机[J];南方文坛;2018年04期

2 钱文亮;;命运的更新者走进大海破碎的广场——谈黄礼孩的近期诗歌[J];诗歌月刊;2018年06期

3 黄玲君;;诗歌在左[J];作品;2018年09期

4 ;中W 奿歌

本文编号:2716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6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