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茶陵派辞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1:15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茶陵派的辞赋作品,对茶陵派的代表性辞赋作品从题材内容到艺术特征等多角度开展了细致地分析归纳,以期更为全面地分析、探究茶陵派辞赋创作的重要作用。从辞赋理论方面看,茶陵派辞赋理论主要集中于李东阳,杨慎等人,李东阳的辞赋理论包括:辞赋属诗、作赋追求“理”和“德”、强调辞赋形式美。受台阁体文风的影响,李东阳等人也十分强调作诗作文时应当规范辞藻、音律以及体式。杨慎的辞赋理论则可以简要的概括为:辞尚简要和转益多师,以学为赋两点。茶陵派辞赋作品主要可分为颂美怀古赋、抒情言志赋、写景状物赋和酬赠赋等。颂扬太平圣象是茶陵一派尚未完全摆脱台阁体文风束缚,所作之赋也是体现其强调文章与德行之间关系的具体表现;缅怀先贤借助古人古事抒发了赋作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治国之怀、不平之鸣、隐逸之志是其作品最为主要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茶陵一派的真实情感;严酷的现实又致使他们或是寄情于山水之中,或是借室宇以述己感;此外,由于茶陵派成员众多、交往甚密,也产生了一类专写交友往来,互相赠酬的人事赋。茶陵派辞赋的艺术特征可概括为“祖骚”“宗汉”“崇尚六朝”。茶陵派辞赋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拟骚之作,在文句、描写和结构等方面都有所模拟,但主要体现为:香草美人意象的传承和句式上的仿骚,使仿骚重情成为了一时之风气。李东阳十分推崇司马相如之赋,并继承了汉赋突出的铺排手法,此外茶陵派辞赋宗汉还具体表现为对问答体形式的继承。崇尚六朝则突出地表现为对骈赋句式的继承以及善用骈词偶句等方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结;;明代的选学与赋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李秋新;;论李东阳辞赋创作[J];名作欣赏;2012年29期

3 司马周;陈书禄;;茶陵派与“前七子”关系考论[J];文艺研究;2012年09期

4 司马周;;《李东阳年谱》补编——以李东阳《联句录》为考察中心[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4期

5 刘万川;曹向华;;茶陵派石s涫募蚵踇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新宇;;论明代辞赋之演进[J];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7 司马周;;李东阳《联句录》艺术特色初探[J];艺术百家;2009年S2期

8 孙福轩;;论明代的赋学理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苏羽;;对茶陵派与复古派关系的三点认识[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昌云;;明代“辞赋属诗”说辨析——兼论明赋的理论嬗变及创作倾向[J];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司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乔宇诗歌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2 闫建利;罗s樣氩枇昱蒣D];西南大学;2013年

3 李瑞;邵宝及其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刘青;明代京都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吕菁;明末辞赋创作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盛莎;李东阳格调诗论[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7 黄湘琴;明代中期辞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任丽华;明代骚体文学的嬗变[D];河北大学;2008年

9 盛林忠;杨一清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杨毅鸿;杨一清《石淙诗稿》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1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21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